台北觀察/台灣地方選舉民進黨緣何慘敗?

2018-11-29
林奕辰
中國文化大學(台灣)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
 
AAA

tw1.jpg

蔡英文宣布辭任民進黨主席。(圖片來源:中央社)

剛結束的台灣地方選舉,多數觀察原已認定民進黨必定敗選,不過輸多輸少而已。但國民黨除穩定領先的8縣市外,7個選情膠著的縣市都最終都勝選,甚至取得不少地方議會的優勢席次。而民進黨包括「推個西瓜出來都會當選」的高雄市與台南市最終連選票的「基本盤」都沒開出來,則較讓人意外,也使該黨面臨政治海嘯。

民進黨丟失既有執政縣市的原因各地皆有所不同,但整體而言,都是中央執政成績不佳拖累地方的緣故。

以中台灣為例,林佳龍雖未有亮眼政績,亦穩扎穩打,任內台中成為台灣第二大城,近期尚有「世界花卉博覽會」的加成效果,原判定「躺著選都能上」。在國民黨具備優勢的彰化,為打破「一任魔咒」府院黨多次輔選,支票一再加碼,魏明谷也確實勤懇,積極推動綠能產業,更有離岸風力政策這塊超級大餅。至於民進黨執政十數年的雲林,李進勇深耕地方多年,即便剛上任有禽流感、垃圾處理等難題,卻也因應得當,更成功舉辦2017台灣燈會,頗受肯定。

執政黨精英意識過剩欠同理心

黨中央飄在雲端,自認很有成就,但政績無加分效果,甚或造成反效果……要不是大環境因素,包含年金改革、勞基法一例一休等社會政策反覆、電業能源與環境政策不定、農漁政策上未見專業只有政治考量,加上經濟成長不合預期,分配亦不均等等,致使積累兩年的民怨一次爆發,否則幾位民進黨籍縣市長很可能連任成功。

問題正是蔡英文的政策方向、施政能力與領導風格。

若非到處點火、破壞原有政治秩序,疏導與重建速度卻始終沒跟上,或以教條式的思維與批判鬥爭的語彙進行排他,淺綠選民不致失望,中間選民也不會流失。若非高舉改革大旗,卻不真落實人民所希望的改革,反行「搶位子」與「扣帽子」之實,高雄的「韓流」不會發生。而在農產品價格低,外銷慘淡的狀況下,若非執政黨精英意識過剩,缺乏同理心,用人又僅考量政治,也不會導致基層農、漁會反彈,未必導致農業縣市政治版圖丕變。

如前所述,這是早預料的。但選前評估台中5到10萬票、高雄3、5萬票差距,最後卻相差15到20多萬票,則顯然與選前一週民進黨的操作相關。

「打爛仗」反招致失敗

18日,吳敦義影射府祕書長陳菊是「肥滋滋大母豬」使國民黨自家候選人急忙切割,也讓民進黨如獲至寶,進一步在數場活動中召喚出基本支持者的熱情,使部分評論認定國民黨煮熟的鴨子飛了。

這裡卻有一個反轉。

由於民進黨高層於各場合一再搶用「母豬說」強化自己「被欺負」,要「討公道」的悲情,並一如既往地連結過往台灣的命運,與該黨先輩為爭取民主所受到的不公義對待,與該黨對民主的貢獻,確實受到台下群眾的鼓譟支持,但次數實在太多,再透過媒體報導,反而教人起腻,對中間選民更是「老哏」。

至於隨後又依例炮製,強調新北市的侯友宜在鄭南榕案做為幫兇,在陳進興案搶收割功勞,則基本是選舉「漚步」了(台語:不好的招數)。

有些人擅長打爛仗,卻總忘記打爛仗沒有贏家。

而這一週來,綠營政客持續大談價值議題,表示改革不能停,卻忽略它太「文青式幻想」,與台灣社會水土不服。名嘴繼續在媒體上高談假消息、假新聞與大陸介入,表示完全是共產黨撒人民幣援助藍軍的結果,卻沒能拿出真正有效的證據來進行說服。至於綠營友軍也跟隨黨中央,強調獨家的「台灣價值」與自屬的「公民社會」,自溺於「你的社會不是我的社會,你的價值不是我的價值」的美好同溫層,卻難掩其中空洞。

過去民進黨只要操作悲情、國民黨威權與境外勢力介入,幾能立不敗之地,絕對是張好牌。就如在香港打「本土」、「佔中」旗號,也有機會收獲支持。

台灣社會意識形態過了頭

不過以台灣來說,從1990年代以來,長年的藍綠、統獨對立滲透到各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中,實在意識形態過了頭,使得台灣社會只見「台灣價值」,卻未必真存有「人民價值」。而台灣社會也始終缺乏「公共人」的理性思考與有效的公共溝通,無法造就具成熟政治文化的公民社會。

這次選舉,開始有改變的徵兆。

無獨有偶,筆者看到立法會九龍西補選中,李卓人找戴耀廷、陳健民撐場以爭取本土派支持,結果非但遭「焦土派」抵制,也流失中間選票,導致落選。

這或能解讀為台港社會都自覺被價值問題困擾太久,中產與中間選民都不願再被意識形態綁架,盼回歸現實層面的政治、經濟運作來?恐怕還需要觀察。

但終究認真務實地解決問題、勤懇踏實地爭取支持、友善誠摯地尋求對話,一步一腳印,才是政治工作者的不二法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1月13日大選之後,台灣社會恢復平靜,一切生活如常;不管你喜不喜歡,人人都自動的接受選舉結果;那些過去的不服輸的躁動已不復見。

    廖書蘭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