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貿易戰未解「人質戰」先至

2018-12-17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cu.jpg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獲保釋隔天,加拿大外交部宣布,又有一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國失蹤。連同本周一失蹤的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一周內已經有兩名加拿大人被拘留,他們都被指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活動。

這顯然是中國針對加拿大配合美國要求逮捕孟晚舟而採取的報復行動。第二起逮捕發生在孟晚舟獲保釋之際,也可見中國沒有因孟晚舟暫時能回家就滿意,而是施壓迫使加方不敢輕易將孟晚舟引渡到美國,甚至放人,實踐落實外長王毅所說的,海外中國公民正當權益被肆意侵害的霸凌行徑,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

弔詭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就孟晚舟案開腔,反而為中國的報復行為提供了某種理據和進行鋪墊。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二稱,如果有利於達成中美貿易協議,他肯定會幹預孟案,幾乎赤裸裸表示孟晚舟可以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人質」,美國司法獨立名譽掃地。

無怪乎美國司法部助理部長德默斯(John Demers)隔天趕緊滅火,稱司法部「不是貿易的工具」「不做交易」。

冷不防被特朗普打臉的加拿大更是尷尬,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在記者會上強調加拿大是「法治國家」,她為美加引渡條約辯護,同時小心翼翼地說,加拿大的引渡夥伴不應該企圖將引渡過程政治化,「或者尋求正義和守法以外的其他目的。」

至今,孟晚舟案還只是純粹的司法官司嗎?這個定位越來越難讓人信服。是的,她因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而被捕,但是福布斯本周發表署名文章指出,美國企業和「古巴、伊朗、蘇丹和敘利亞」的貿易一直存在,他們通過中間商來進行交易,因此針對華為的事件純粹是貿易保護主義行徑。

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學和衛生政策與管理學教授薩克斯(Jeffrey D.Sachs)撰寫的《對華為的戰爭》文章更列舉了2010年以來,因違反美國制裁而被罰款的25家大型金融機構,包括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滙豐銀行等等。其中,摩根大通銀行在2011年因違反美國制裁伊朗、古巴、蘇丹政權及利比亞前政府的相關規定,被重罰8830萬美元。

然而,在這些案件中,被罰的都是機構,而不是經理人,沒有哪個總裁或首席財務官在下飛機後被逮捕。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違法亂紀的銀行共被罰款2430億美元,也沒有高官被追責。薩克斯因此形容,逮捕孟晚舟是前所未有的做法,讓人震驚。

中國選擇以牙還牙,下手逮捕了在國際非政治組織任職的加拿大人康明凱,以及活躍於中朝邊界城市丹東的斯帕弗(Michael Spavor)。

接下來,這三人的命運將如何呢?《紐約時報》幾天前分析,加拿大在1999年修改了引渡法律,意味着法院審理過的引渡請求中,約九成都能獲得批准。在聽證環節里,加拿大政府無需要求出示美國收集的證據,也不能因為證據不足、達不到加拿大的標準的理由拒絕引渡請求。

不過,如果司法部長王州迪(Jody Wilson-Raybould)裁定孟晚舟案是出於政治動機,她可以拒絕發出引渡令。

如今,政治動機的話題是特朗普自己送上的。他的「可干預論」,相信會成為孟晚舟律師提呈的辯護理由,屆時加拿大是否會顧念於此,或以此作下台階、緩解中國壓力而暫緩或拒絕引渡,是一大懸念。另一方面,美國司法部聲稱司法獨立,司法部與特朗普會發揮什麼作用?下來的形勢發展多變,可能性不少。

孟晚舟為企業承受人身禁錮,其中多少也有為中美關係受累的成分,讓人同情。孟女士總算能與家人團聚,但仍被中國扣押的康明凱、斯帕弗最終命運會如何?他們沒有保釋程序,最終也未必有公開審訊的機會,狀況一樣讓人同情與擔憂。

而今,中美貿易戰仍未解,美國部分人士叫囂的「新冷戰」未到,但「人質戰」已至,中美科技戰之狠辣已經清楚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未來幾十天里,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哪怕只是一時的休兵;加拿大以政治理由釋放孟晚舟或暫不引渡的可能性仍在,希望各方以大局為重,尋求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否則,世界進入無視規則、互比誰更流氓、誰更霸凌的時代,對誰都是禍害。歷史的教訓可是血淋淋的。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雷蒙多訪華反映了美國既想擴大又想限制對華貿易的矛盾心態。美國既要考慮追求更高水平自由貿易、繼續深化全球分工網絡和國際統一市場所帶來的風險,又要考慮徹底轉向排他性市場分割和技術控制、破壞過去一手締造的全球供應鏈的成本。

    馬雪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