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改革開放路漫漫 中美關係何處去

2018-12-20
鮑渤
資深傳媒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習近平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發表講話,海內外萬眾期待,媒體都在努力尋找亮點。在筆者眼中,最觸目的字句,莫過於講辭中指出中國未來可能「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

CLAP1.jpg

能有什麼驚濤駭浪?激蕩中的中美關係肯定是構成部分,甚至是最驚濤拍岸的部分。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中國官方媒體刻意用「貿易摩擦」來形容,避開「戰」這個字眼,但以筆者的觀察,西方媒體直言這是Trade War,最輕的也是Conflict,用Friction(摩擦)的幾乎沒有。習的「驚濤駭浪」論,是中國政府首次表明這個問題的嚴峻。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人民日報出版號外公佈「中美聯合公報」的四十年。從尼克松訪華開始算起,歷經八任總統,中美關係大致上都是「波瀾不驚」,或者是專家們常說的「鬥而不破」。日前在一場合與剛從加州回來的董建華先生閒談。他說很多關心中美關係走勢的人都在焦慮,都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又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對策。改革開放雖然在中國發生,但應視為人類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國在短短數十年的強勢崛起,對長期由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不管是否樂見其成,客觀上肯定構成衝擊。

964899031.jpg

董先生說現在習慣很早起床,四點多鐘已打開電視,有一天碰巧在CNN看到比爾蓋茨談大數據,將海量數據最大化地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人類正在步入AI時代,如果說中國錯過了上一次的工業革命,在這一波高科技浪潮中卻不會缺席,甚至在某些領域是領跑者。中美貿易戰,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高科技制高點的爭奪戰。

媒體都在報道中美歐的通訊巨頭們競逐5G霸主地位,但據聞華為志不在此,已經在研發6G了。本文無意考究此說法的虛實,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華為在現階段是掌握5G技術最多的公司,憑藉Polar Code 積累的專利,顛覆了高通的長期壟斷。5G作為信息產業升級帶動生活變革及經濟增長的新支點,是中國在互聯網時代「彎道超車」的絕好契機。

遊戲規則的跟從者變為制定者

此中的意義非比尋常。眾所周知,在現代科技發展史上,中國從來都是標準的認受者。現在情形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可能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這是最令美國不安的。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籍籍無名的銷售代理公司,成為當今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供應商,華為鑄造的傳奇是中國綜合國力在世界舞台崛起的一個縮影。

shutterstock_1147256489.jpg

華為CFO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扣,瀏覽「五眼聯盟」(Five Eyes)國的媒體立場,不難發現西方作為一個整體陣營在事件中的取態。翻查《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早在今年七月,美國與盟友們已經在加拿大召開的一次情報分享會議上一致同意遏制華為,可見濃重的政治意味。中美爭鋒遠超經貿及科技範疇,本質上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衝突,這才是兩國最難調和、最難有商量餘地的核心問題。

美國如何定性現階段的中美衝突?如何觀察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勢?筆者認為,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和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上月底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名為《中國影響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Chinese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非常值得研判。理由很簡單,該份長達213頁的報告,由23位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問題專家,還有來自英國、加拿大、新西蘭、德國、新加坡以及歐盟委員會的專家,經過一年半的追蹤和研究撰寫而成,其權威性不言而喻。所以說,這份報告在白宮、參眾兩院眼中,是最重要的決策參考之一。

2002085783.jpg

意識形態的衝突最難調和

該報告是中國在美國境內及其它民主國家擴大影響力的紀錄,並提醒要對中國「滲透和影響」保持警惕。例如美國許多州都沒有禁止外國人的競選捐款,中國企業包括生產巴士的比亞迪、高科技的華為、開發房地產的萬達,都是提供遊說資金的大戶,這是獲得合法影響力的一種方式。該報告還多處提到華為,稱該企業與中國軍方關係密切,涉嫌參與監聽非盟總部等。華為還對英國最著名智庫Chatham House捐款,擔心是否會影響這個古老機構的獨立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猛人包括最大牌的「中國通」沈大偉、葛來儀、黎安友,還有政治學泰鬥福山、民主理論大師戴蒙、前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主任麥艾文、前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等等,多數都是長期以來積極倡導華盛頓要與北京加強接觸的推手。其中,洛德上世紀80年代出任美國駐華大使,曾陪同基辛格秘密訪華,為中國向西方開放奠定了基礎;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過去數十年一直主張美國要與中國Engagement而不是Confrontation。但報告的結論對美中關係的趨勢表示悲觀。有輿論稱,這是「整一代中國問題專家的幻滅」。

shutterstock_1080527861.jpg

馬上就要跑到終點的2018年,發生了太多的事,辭世的名人一個接一個,整個世界進入百年一遇之變局,用毛澤東詩詞中的「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急」來形容,最為貼切。環顧東西方大國,皆有各自的難處。特朗普上台之後的作風、英國脫歐、法國的黃背心運動,都使許多傳統的政治精英發出 Democracy is not working的驚呼。蘇俄作為曾經的足以抗衡美國的超級大國,其GDP規模現在相當於珠三角。中國在上世紀中葉尊稱的「老大哥」,早已失去帝國的榮光。

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初的一窮二白,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美雙方打交道的條件,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多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5%,在海內外建造機場、港口、高鐵等大型基礎設施最多的是中國人。改革開放前,作為地球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中國在世界舞台時常被忽略。但現在中國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任何人都難以想像沒有中國的世界。

堅決改什麼不改什麼  「你懂的」

但以目前局勢評估,中國的戰略機遇期是否快速消退,成了值得探討的問題。國家統計局稱中國GDP增長仍能達到6.5%。但據聞有權威機構研究小組的內部評估,大約是1.67%,甚至是負增長。按照著名經濟學家向松祚的說法,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有五次消費浪潮,包括解決溫飽、新三大件、信息消費、汽車、房地產。但這五次消費浪潮基本上處在尾聲,經濟下行的壓力巨大。

shutterstock_641871649.jpg

平心而論,中國朝野都沒有改變歐美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野心,既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必要,只是希望闖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習近平強調「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聽起來像繞口令,卻釋放出非常明確的政治信息,筆者認為已無需解讀,因為「你懂的」。

美國當初支持中國加入WTO,是斷定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開花了,必然結出西式民主的果實,但「紅天鵝」卻令當初的預言家們大跌眼鏡。美國人現在可謂如夢初醒,傳統的中美「鬥而不破」的說法是否還有效?假如鬥破了又能「破」到什麼程度?讓我們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 中國大陸正在加緊軍事備戰「武統」台灣,最早可能在2027年發動攻擊。中美交惡之際,這似乎是引起國際社會普遍擔心的熱門話題。
    我多次闡明我的觀點:台灣不獨,大陸不武。
    但是這個簡單而意義重大的觀點似乎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和認同,因為他們聽到和看到太多關於兩岸有可能發生戰爭的揣測以及中美為台海可能發生衝突而積極備戰的報道。

    王向偉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