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九龍城曾有皇帝造訪 寨城龍蛇混雜

2019-01-10
 
AAA

ddbb850b-f20f-4387-8835-06fb5199a9cc.jpg
(圖片來源:《香港舊照片》Facebook專頁)

九龍城是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半邊,本身和觀塘一樣,都是官家的鹽田。到19世紀,因九龍寨城,而命名附近一帶地方為「九龍城」,即九龍牆城之意。

九龍城的歷史可可追溯到南宋末年。相傳南宋末年,年僅8歲的代皇帝趙昰和他的弟弟趙昺為逃避元軍追殺,曾躲藏於九龍城的山丘上。當時,趙昰看到周圍有八座山峰,即八龍,而他自己就是第九條龍,故將此地命名為「九龍」。趙昰死後,當地村民在他避難的山丘上取了一塊巨石,將其做成了名為「宋王臺」的紀念碑。現今,這塊石碑便坐落於宋王臺花園內。

20160421101636996.jpg

相關新聞:《香港事‧情》觀塘定官塘? 鹽田進化做工業區

九龍寨城「三不管」地帶

九龍城有名的,非九龍寨城莫屬,這個當年十分神秘的地方,孕育出不少故事。

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島後,九龍寨城成了九龍半島其中一個海岸防衛要點,一度是清朝士兵及家屬們的住所;寨城在1846至1847年間陸續建成了圍牆、六座瞭望台、四道城門,還有士兵營房、火藥倉、軍械庫等。

1898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將新界租借給英國。雖然九龍寨城屬中國領土,但英國仍派兵佔領寨城,並將駐城官員逐出。在往後約100年間,寨城進入無人管治的時期,成為大量低下階層的民眾居所。

Kowloon-Walled-City-1898.jpg
(圖片來源:《香港舊照片》Facebook專頁)

二次大戰後,大批中國內地難民來港,城寨不斷擴展,大量非法樓宇如雨後春筍般在寨城內興建。由於城內樓宇密集、通道濕窄、龍蛇混雜,是毒梟、罪犯匿藏的巢穴,因而又有「三不管」之名(即中國、英國和香港政府三方都不管)。直到1987年,中英兩國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在1993年,寨城終於被拆除,並於1995年建成了今日的九龍寨城公園。

如今,寨城公園保留了原為寨城官府衙門的建築,並陳列了九龍寨城的歷史資料與文物,包括門前兩尊清嘉慶七年(1802年)鑄成的大炮,是香港僅存的一批古炮。

1939j.jpg
(圖片來源:《香港舊照片》Facebook專頁)

啟德機場原來與何啟和區德無關

令九龍城有名的還有啟德機場,不少人以為啟德機場是為了紀念何啟爵士和區德兩位機場創建者,但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正確。

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大量難民湧入香港。為了解決房屋短缺問題,何啟和區德認為在九龍灣填海是可行的解決方法,於是二人和一班華商合組「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向港英政府申領九龍灣填海作發展高尚住宅區「啟德濱」之用。

填海工程在1916年開始,但計劃由於經濟困難而不能實現,這地方後來由政府買下來,租給航空學校,其後成了皇家空軍的軍事基地,到1962年建成國際機場,以「啟德濱」中的「啟德」命名。而何啟和區德分別在1914及1920年離世,其實與機場的興建無關。

P201308020699_photo_1056838.JPG
(政府新聞網圖片)

啟德是老一代香港的象徵,機場三面環山,容易出現「風切變」,加上附近有不少民區,使啟德機場有「世界十大危險機場」之稱。對居住在航道之下的九龍城居民而言,曾經流行過一句誇張的說話,說是只要在大廈高層拿著晾衫竹便可以把飛機捅下來,這個畫面更成為香港當時一大特色。 

573948_246f1b1963400e71_o.jpg

延伸閱讀
  •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三年零八個月這個名字,都會聯想這是抗日戰爭時香港被日軍佔領以及統治的時期。在香港淪陷之前,其實港英政府曾經作出頑強的抵抗,令到日軍本來打算以一星期就攻陷香港的計劃,被守軍硬拖至十八天才攻陷,後世稱為「十八日戰爭」。本文旨在述說香港義勇軍可歌可泣保家衞國的事蹟。它的組成來自香港不同種族居民,規模雖小,卻發揮強大作用,甚至在戰後被港英政府公布御賜「皇家」榮銜。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