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度:大灣區發展為青年就業及長者安老問題提供新出路

2019-04-08
楊度
新創見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研究員
 
AAA

 

bay1.jpg

本港近年面對兩大問題,分別是年輕人就業,以及人口老化帶來的安老服務不足。由此亦衍生了許多社會問題,包括年輕人對前途迷茫而對政府不滿、醫療護理設施供不應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後,香港與大灣區城市分工變得明確,大可一箭雙雕,透過大灣區的經濟機遇增加年輕人就業出路,又可透過大灣區的安老院及醫療體系,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需求。

珠三角地區已形成新興產業為先導的產業結構,深圳自2000年代開始,每年投入超過4% GDP的研發經費。「青年創研庫」上月就以問卷訪問了522名18至39歲在職或待業本港青年,有半數受訪者願意到大灣區創業,認為大灣區對香港「整體經濟發展」、「青年事業發展機遇」和「國際競爭力」有幫助,分別有73.4%、71.3%和64.4%受訪者。可見青年對大灣區的經濟機遇認識增加,對發展普遍正面。

有資訊科技界出身的年輕人就指出,在本地資訊科技業從業員往往只能作為公司的小部門,支援公司運作,因而選擇於深圳的騰訊總部上班,以學以致用參與創新的科技產品研發項目。香港創科發展仍在起步階段,既然本地未能提供足夠多元的產業予年輕人,加強與大灣區連結,讓年輕人可外闖發展,更能讓有志創科發展的年輕人提供實戰機會。

大灣區涉及數種行政制度,難免為本港青年到大灣區發展事業造成障礙,不少有意到大灣區發展的人士都認為,到廣東省創業或就業最困難是適應法律制度,其次是處理稅務及適應商貿制度。港府應扮演重要角色,協調大灣區地方政府落實《綱要》有利港人到內地工作及生活,包括出入便利、港澳居民可受內地企業聘用、稅務補貼等。港府更應透過宣傳進一步增加港人對大灣區發展的認識,包括透過社交媒體及傳統媒體宣傳,同時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加強商討和協調,共建統一的創業與就業資訊平台,簡化區內各類商務手續。

除了年輕人,大灣區同樣為年長人士提供一大出路。長者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退化,自然需要更好的護理。本港人口老化嚴重,統計處資料顯示 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將由2018年的17.9%,上升至2036年的31.1%,目前護老院、長者護理服務已相當短缺,人口老化將使問題更為嚴重。本港寸金尺土,護老院空間陝少,長者往往住不舒適,加上私營院舍質素參差,故到大灣區安老已漸成港人養老新潮流。

長者可選擇各式機構的安老服務,例如有位於深圳惠東的私營安老服務公寓,就提供酒店式安老服務,強調「醫養結合」,除有工作人員照顧生活起居,每早按時量血壓,公寓更有醫療功能,例如內科及外科門診、中醫理療科和牙科診室等一應俱全,長者可節省往返診所或醫院作醫療診治的時間。大灣區一體化帶來優質而便利的生活環境,相信有關的安老服務將愈來愈多。

而且大灣區房價便宜,例如售價只需百多萬元的單位,許多退休人士都能一筆過付款購入。不少長者夫妻就賣掉本港單位,再於大灣區置業,以餘下的錢於大灣區享受豐裕生活。隨著《綱要》推出,本港與大灣區將形成更緊密的生活圈,不少大灣區城市物價便宜,交通愈見便利,親友要探訪居於大灣區城市的長者不難。

香港未來將緊密融入成為大灣區一員,與各城各鄉互補不足,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士均可從中獲益。正為事業打拼的年輕人可從粵港澳大灣區的創科發展上獲得發展機會,而長者也可透過大灣區的安老事業,享受舒適的退休生活。政府應提供更多政策配套,按照年輕人及長者的切身需要,鼓勵他們化動力為行動,擴闊眼界,到大灣區迎接生活的新一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