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明:政府須主導土地與房屋供應

2019-04-29
胡曉明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AAA

house1.jpg

香港過去十多年幾乎沒有開發土地,令已發展土地面積原地踏步,土地資源不足嚴重影響房屋供應和發展商業空間,是導致香港樓價租金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在土地和房屋問題上需要反思所扮演的角色,應高瞻遠矚制定土地和房屋政策目標,配合長遠的經濟、社會、政治發展。

一項研究指香港已連續 5 年成為全球樓價最貴的城市。一般市民無論置業或租住私人單位也承受沉重的經濟負擔。衣食住行是基本生存需要,政府掌握土地和房屋的支配權是責無旁貸的。

我認為特區政府應積極建立土地儲備,定期預測整體市場需求與走向,包括公屋、居屋等公營房屋和私營房屋之長遠需要。政府應該是香港最大的「發展商」外,亦要預留足夠土地資源給私人房屋市場。政府一定要有土地儲備和公營房屋儲備在手才可以平衡供求,穩定樓價,避免樓價持續高企或崩潰下瀉,影響香港整體經濟及社會穩定,提升市民對政府的信任與支持。

自回歸後,香港缺乏長遠的房屋政策及土地開發策略,政府在金融海嘯後因應市況轉差停止了定期賣地及停建居屋,是一個失敗的政策;2000年後不再有新市鎮落成;2005年至2015年,土地只開發了400公頃,與1995年至2005年間開發的6,000公頃土地比較,相去甚遠。

董特首年代的特區政府曾提出每年提供85,000個住宅單位,10年內全港七成家庭可以自置居所,其實是一個正確的和負責任的思維,是經過港英政府深入研究及規劃多年、既有的長遠房屋政策。家父胡法光先生在回歸前曾長期擔任香港房屋委員會成員,經常提及香港這個建屋目標的重要性。可是,「八萬五計劃」在一些人士故意抹黑,加上金融海嘯的衝擊下,特區政府只好放棄,埋下香港今天房屋供求失衡的尷尬局面。「劏房」、「納米樓」的出現更是香港房屋政策之耻。

現在實有迫切需要及早落實各項增加土地的可行方案,尤其「明日大嶼」願景等填海造地計劃,大幅增加規劃具靈活性的可發展土地,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及條件,並讓有需要的基層家庭獲得適合的居所,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建立置業階梯,讓有條件的市民置業安居,改善生活環境。市民能擁有自己的物業,有助提升其對香港的歸屬感,讓香港享有長期的安定繁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