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香港停車「一位難求」

2019-04-29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CAR.jpg

上周六,我去尖沙咀參加某個團體舉辦的活動。一位住在同區、也要出席同個活動的朋友獲悉後,駕車過來接我和另一位友人一起赴會。

因為是假日的關係,汽車一路暢行無阻,很快到了尖沙咀。但我們到了活動場地才發現停車場已經爆滿。朋友在周圍繞了幾個圈都找不到停車的地方,悻悻然去附近的佐敦區才找到車位。

結果,我們三人下車,走了20分鐘終於抵達現場,這時候距離活動開始已經足足晚了半小時。算算時間,駕車竟然比坐地鐵還要慢。

駕車的朋友不由慨嘆,大家都知道香港地價昂貴,樓價高得難以負擔。豈料停車也是「難於上青天」。平日如果不是一家大小出去玩,一定會盡量避免駕車。

朋友這一番話,可以說是道盡了全港司機的心聲。近年在香港開車,最令人苦惱的莫過於停車問題。資料顯示,截至去年2月,全港有超過77萬部領牌車輛,而停車位只有75萬個,即平均每部車輛少於一個停車位。

網上討論區不時有駕車人士埋怨車位嚴重短缺,「一位難求」。因為沒有地方泊車,很多人只好冒着違例停車的風險在街上停車。也有車主喊冤,指在尖沙咀、中環等市中心停車數小時,隨時可能需要支付數百港元(100港元約17新元)的停車費用,買車成本不如停車成本。

更有媒體報道,有住在新界的人士,工作地點在港島,為了省時間,每月花上6000港元(1035新元)搭德士上班,但一直沒有買車的打算,「因為這些地區交通擁堵,找車位困難,不能快;而搭德士一落車(下車)就什麼也不用處理,方便得多!」

香港停車「一位難求」的背後,原因錯綜複雜。一方面,這幾年香港經濟持續發展,更多人有能力購買私家車代步。但由於樓價高昂,愈來愈多人移居新界,交通不便利,私家車成為不少上班族的必需品,令私家車數量急增。

另一方面,由於土地供應緊張,港府近年不斷縮減公營停車場,轄下只剩10多個公共停車場,提供數千個停車位,長期供不應求。

本來,私營停車場可以供應一定數量的停車位,但不少停車場只提供大廈商戶使用、不設時租車位;加上有些管理公司趁火打劫,大幅提高停車位收費。這些因素都促使香港停車位增加的速度遠遠追不上車輛增加的速度,讓車主停車難上加難。

面對全城「停車位荒」,香港運輸署早前建議在深水埗興建一個面積約3400平方米的地下智能停車場,預料可以提供約200個泊車位。根據當局的構思,這個全港首個智能停車場採用「圓軸垂直升降式」設計,停車後由升降機運到車位,大大增加停車位的數量。

市區重建局上月也完成了地下智能停車場的可行性研究,有意在油麻地及旺角引入較靈活的「電子飛毯」系統,希望紓解多個地區停車位短缺的問題。

所謂「電子飛毯」系統,是指當用家在停車場入口利用電子平台登記,機械托盤會自動「走」去托起車輛,運載到空置車位。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說,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機場和中國南京市一個地下鐵路站的停車場,都是使用「電子飛毯」系統泊車。

他認為,「圓軸垂直升降式」升降裝置有太多限制,如新加坡試過繁忙時間取車要等候超過15分鐘,日常維修保養程序也較複雜。

港府提出不同的智能停車場方案,希望解決停車位嚴重不足的問題,但按照目前的計劃,智能停車場恐怕需興建多年,遠水救不了近火。對一眾司機來說,短期內如何解決停車位「一位難求」才是當務之急。

事實上,近年香港違例停車問題已因停車位不足而日趨嚴重。保安局上周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就顯示,警方去年就違例停車事項發出的定額罰款通知書高達逾202萬張,較2017年增一成,差不多是10年前的三倍。

說到底,香港出現嚴重「停車位荒」,和港府的規劃欠缺周全有關,交警開罰單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為今之計,是在短期內物色更多臨時停車場,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增加路邊車位。長遠而言,則應透過規劃促使建築物增加停車場面積,徹底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文章轉載自《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參考當局以往提及過「南北運輸走廊」的文件,這個構想起碼2031年或以後才有望成事,差不多又是一個十年。新鐵路線動輒也要十年以上才完成,香港是否仍要用此模式去搞基建?如不全面加快每個環節,所謂「基建先行」永遠只會是空談。

    林家茵  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