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茶記發生的「冤假錯案」:菠蘿包真係無菠蘿

2019-05-20
 
AAA

WhatsApp Image 2018-09-19 at 11.22.31.jpeg

講起香港美食,一定有人提菠蘿包,但你有無質疑過,為何裡面無菠蘿呢?

其實「菠蘿」指的經烘烤後,包上面出現的酥皮格仔紋,配上金黃的麵包色,與菠蘿形似。為何當初有人想到這種做法?皆因香港以前作為英國殖民地,西式麵包以餐包為主。據說民眾嫌餐包味道「太寡」,於是在上面加上一層由砂糖、雞蛋、豬油、麵粉做成的酥皮,增添風味。

1.png

菠蘿包雖好食,但哪及得菠蘿油咁「罪惡」。在新鮮出爐的包中間切一刀,塞入一塊厚度為1cm的冰凍硬牛油,喜歡的人甚至要牛油「打孖」上。一啖咬落去,鬆化的口感,冰磚般的牛油在口中逐漸融化,冰火交融的感覺,絕對讓你欲罷不能!

菠蘿包或菠蘿油+奶茶在以前幾乎是下午茶必食之選,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出餐夠快,亦因為兩者含有大量糖分,高熱量可以補充上午流失的能量,所以無論工人或白領都喜歡這個下午茶組合。

「菠蘿包」差點兒變颱風襲港

講起菠蘿包,還有一則趣聞。天文台在2005年舉辦全港市民參與的颱風名命名比賽,「菠蘿包」有幸被提名,可惜最終不敵「太極」和「木棉」,無得留底,否則當年的電視、電台、報紙就會刊登大大隻標題「菠蘿包襲港」,想下都好笑啊!

延伸閱讀
  • 飲茶是香港人的日常最愛,但近幾年想在香港吃到正宗又平價的手工製作點心並不容易。新年的第一天,幾位好友相約去點心工坊品嘗手工點心,蝦餃皇、蝦仁燒賣皇、蒜蓉芝士鮮蝦長春卷、生煎蘿蔔糕等幾個點心一上桌,頓時刷新了我們對傳統點心的認知

    薩日朗  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