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紀行】鮑渤:一帶一路上的喀什和瓜達爾港

2019-05-20
鮑渤
資深傳媒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HA1.jpg

新疆紀行系列評論之五

早就聽說過喀什這個新疆城市的名字,但親臨其境還是第一次。

小小一個喀什,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印度等四個國家接壤,邊境線896公里,是傳說中的絲綢之路上的前哨、商埠、東西方交通的咽喉。喀什時下標榜的地緣優勢叫「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境內有五個國家級口岸,通向與新疆毗鄰的八個國家,一帶一路把歐亞連接在一起。

北望茫茫天山,南依巍峨昆崙山,東臨「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枕「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喀什確實是位於歐亞大陸中心,四大文明的匯聚之地,也是最具西域色彩的地方,所以當地有「不到喀什,不算到過新疆」一說。

ha2.jpg

面積相當於一百六十個香港,關於喀什還有一個「冷知識」:中國第六個經濟特區(深圳是第一個),同時也是中國內陸地區第一個經濟特區。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兩千多年,喀什上演過無數改變中西方文明的大戲。張騫、班超、玄奘、馬可波羅一一走過這塊神奇的土地。秦末漢初,這些地方屬於匈奴的僮僕都尉管轄。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府,喀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唐太宗以後,此地一直是唐朝政府的重要軍事據點,當時的安西四鎮之一即為喀什噶爾。成吉思汗西征後,成為次子察合台太子的封地。

西方遊客在喀什絡繹不絕,可能因為一部獲奧斯卡和金球獎項的好萊塢電影《追風箏的人》(The kite runner),電影故事發生在阿富汗,但基於安全考慮,電影大部分情節都在中國新疆喀什拍攝。該電影改編於同名小說,在美國賣了七百萬本,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ha3.jpg

筆者從喀什飛返香港,「三起三落」:從喀什飛阿泰勒,再轉飛西安,再飛深圳。當天還在西北碰上空中管制、粵港暴雨,足足走了18個小時,甚為「誇張」。由於過於遙遠,一般香港人也許認為大漠戈壁,除了荒涼還是荒涼,其實不然。喀什是大漠深處的繁華都會,除了傳統使然,還有「新時代」的強大推力,就是身處中巴經濟走廊的前沿。

喀什到深圳五千六百公里,到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才二千八百公里。中巴經濟走廊(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英文縮寫CPEC),長達3000公里,投資近五百億美元,是一帶一路的樞紐和旗艦項目。中國從中東進口的石油中有80%經過馬六甲海峽,通過馬六甲的海路運輸有12,000公里之遙。而經瓜達爾港運往新疆的陸路只有3,000公里。

ha4.jpg

大陸網民喜歡用「巴鐵」來形容巴基斯坦跟中國是「鐵哥們」的友誼。巴基斯坦把印度洋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的瓜達爾港租給中國40年就是明證。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於2014年作出的一個調查顯示:78%的巴基斯坦人對中國持友好態度,僅有14%對美國示好,對比鮮明。

由於瓜達爾港臨近全球石油產地的波斯灣,對中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中巴經濟走廊的打通,中國等於在歐亞腹地的新疆打開了直奔印度洋的出海口,展現在眼前的是中東和非洲的「廣闊天地」。除此之外,瓜達爾為「走向深藍」的中國海軍提供了印度洋上的補給港,PK(巴基斯坦的英文代碼)及喀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ha5.jpg

喀什是維吾爾語「喀什噶爾」音譯簡稱,意為「玉石集中之地」。雖然古絲綢之路的駝鈴、千年西域的烽火連天和戰馬嘶鳴,都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但喀什噶爾就像滄桑歲月打磨過的和田玉,更加耀眼奪目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