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建構智慧城市需詳細部署

2019-05-30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smart1.jpg

建構智慧城市已成為全球討論的熱門話題。為甚麼?因為不少國家都認為智慧城市可以促進創新和經濟發展,還可以解決當前的難題。然而大家探討時,很多都側重在技術層面和科技趨勢,卻少有關注發展進程的要點。

去年,英國《衞報》就有關發展智慧城市提出了10個步驟,令人眼界大開,值得借鏡。這10個步驟包括:

(1)認清問題──建構智慧城市的目標就是解決該地的真正問題。例如大城市大多有人口老化問題,新興城市則經常出現交通擠塞情況,要了解問題癥結才能對症下藥;

(2)尋找領袖──這個人需要權衡各方需要,避免偏頗的情況,最好來自公營機構,例如市長;

(3)夢想共享──要社會上的大眾、公私營機構、學者也認同這個願景,才能發動各方參與;

(4)公開預算──智慧城市基建的費用龐大,所以必需要公開預算,並向各界清楚講解建設可帶來的經濟、社會及環保價值;

(5)鼓勵創新──透過開放數據,集思廣益,推動創新;

(6)由下而上──鼓勵市民參與,提出實在和可行的建議;

(7)步步為營──應用科技難免會衍生複雜的議題,如個人私隱便要小心處理;

(8)毋忘政客──由政客向選民解說,並成為政綱,方便跟進及實踐;

(9)教育大眾──大眾可能對智慧城市的認知不多,所以教育很重要。只要愈來愈多人掌握這些知識,真正的智慧城市才會出現;

(10)經驗分享──如果城市之間能連結起來,先行者分享經驗,後來者便能少走「冤枉路」。

實踐目標都有個過程,事前需要詳細部署,尤其是要建構智慧城市這個長遠的目標,更不能怠慢,必須社會上下齊心參與,需要時還要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這樣才是促成智慧城市之要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印度早在2015年已提出「智慧城市任務」(Smart City Mission),這計劃的目標是要在全國建設100座智慧城市,希望全方位改善基建,從供水、電力、健康、教育,到廢物處理、交通、住屋、數碼政府服務等,涉及項目達七千多個,整體預算高達二萬億盧比(約1,900億港元)。

    鄧淑明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