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武 :你聽見了嗎?特朗普!

2019-07-08
周德武
大公報副總編輯
 
AAA

ef15342066e0a53a825b2f3b97c33ea8.jpg

「你聽見了嗎?」這句再平常不過的一句話,在1895的美國大選年還是非常具有煽動性的一個口號。在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時代,以洛克菲勒為代表的資產家對工人的壓榨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勞資矛盾激化,民粹主義在美國興起。作為工人利益的代言人布萊恩迎戰另一個候選人麥金萊・布向選民承諾,一旦當選將把洛克菲勒等財團繩之以法。在大型集會上布經常向選民高喊,「你聽見了嗎?洛克菲勒!」贏得了無數選民的狂熱互動。洛克菲勒聽是聽到了,但結果是,這些資本家們開始驚恐地坐在一起商討對策,最後他們決定出錢收買總統,於是共和黨人麥金萊順利當選,成了他們手中的木偶。1891年通過的《謝爾頓反托拉斯法》依然是一部沒有裝上牙齒的反壟斷法。

借用當年的一句競選口號,「你聽見了嗎?特朗普!」美國的「中國通」們在向特朗普喊話。估計特朗普沒聽到,畢竟他正在籌劃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第一次閱兵式及國慶慶祝活動。7月3日,100位來自美國學、軍、政、商界人士向特朗普吶喊,「把中國當作敵人無濟於事!」這封致特朗普總統和國會公開信發表在當日的華盛頓郵報上,由傅泰林、芮孝儉、史文、董雲裳、傅高義五位「中國通」起草,得到斯坦德格、塔爾博特以及約瑟夫.奈、李侃如、鮑道格、蘭普頓等95名著名人士的響應。他們認為,中美關係的惡化不符合美國和全球利益。「北京不是一個經濟敵人,也沒有對美國的生死存亡構成威脅」; 「美視中國為敵人,並試圖讓中國與全球經濟脫鉤的做法,可能會破壞美國在國際舞台的形象與聲譽,並損害所有國家的經濟利益」;「美國的反對並不能阻止中國經濟的繼續崛起,也無法遏阻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封信迅速佔據華盛頓郵報當日閱讀排行榜的前五名,足見其被關注的程度。

媒體一向被視為行政、立法及司法權之後的美國「第四權力」,對上述三種政治力量起到制衡作用。但這兩年來,美國主流媒體被特朗普貶損到「只會製作假新聞」的程度,對美國媒體公信力造成了巨大傷害。不過,特朗普說歸說,但美國百姓並沒有減少從主流媒體獲取信息的興趣。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均在網上開啟收費閱讀模式已經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問題。筆者強烈建議特朗普這兩天忙完國慶閱兵後,抽空看看這家報紙的這封信件,否則天天玩那點推特,知識和信息的碎片化只能進一步加劇決策的偏頗,讓身邊那些有着更大政治野心的人牽着鼻子走,豈不是當總統的另一種悲哀?

在中美關係處於十字路口的關鍵時刻,這麼多致力中美關係發展的人士勇敢地站出來,足以說明所謂美對華政策已形成高度共識只是表象。這股力量的發酵能在多大程度上阻止中美關係的下滑速度尚待觀察,但至少讓人們看到中美關係的改善尚存一線希望。

以2015年蘭普頓發表「美中關係臨界點正在接近」和沈大偉「競爭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軸」等言論為標誌,「中美關係拐點論」漸成主流。後來的事態發展也大體印證他們的觀點。中美關係的自由落體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甚至讓人聞到了上個世紀麥卡錫主義的味道。但有良知、有理智的人士不願意就此束手就擒。曾經擔任中美建交談判翻譯的傅立民前不久還在感嘆,「美國有關誰是敵人的辯論過早地結束了」,看來,這個辯論還遠遠沒有結束,或許還會掀起新一輪、甚至是更高層次的辯論也未可知。

大家還記得,2017年中共十九大結束後不久,我們迎來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訪華。這次訪問成為他「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特朗普帶着2300多億美元的中國採購意向書回到了華盛頓。就在大家以為中美關係「轉危為安」的時候,一場對特朗普對華政策的全面清算開始了。12月18日,美國發表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認為中國全面挑戰了美國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將中國列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及「修正主義國家」。特朗普隨之宣布進入與中國進行全面政治,經濟和軍事競賽的新時代。兩國關係急速下滑,尤其是2018年雙方之間開打貿易戰,極大惡化了雙邊關係的整體氛圍。特別是特朗普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做法將兩國關係進一步拉入谷底,而切斷華為供應鏈的做法更是「經濟恐怖主義」的行為,完全超出了一個生意人的常規思維,極大改變了中美關係的性質。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特朗普身邊的一位官員透露,特朗普沒有完整地讀過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後來特朗普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不過他辯稱,自己雖然沒有讀過全文,但主要精神還是知道的。中美關係如此重要,對中國的定義如此富有侵略性,特朗普居然對這篇報告予以放行,可見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完全被強硬派所綁架。2017年底的情況如此,這一次特朗普東亞之行再次說明美國強硬派的勢力多麼強大。在朝核問題上,特朗普給了全世界一個驚喜。在三八線上與金正恩握手,製造了極大的轟動效應。他甚至有意採取分步走的策略,先讓朝鮮進行實質性的「核凍結」,與此同時,美國採取適當措施、緩和對朝制裁,然後再推進無核化的終極目標。應該說這樣的思路也是比較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以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為代表的美國強硬派指責對朝政策過於軟弱,稱白宮從來沒有討論過核凍結方案(媒體稱這正是被邊緣化的佐證)。一些議員甚至指責特朗普熱衷於與金正恩的會晤,是「獨裁者之間的惺惺相惜」。為了讓博爾頓不干擾大局,特朗普乾脆把他支到蒙古訪問,總算是讓自己「夢想成真」。一些媒體甚至在推測,照這樣下去,博爾頓離開白宮的日子不遠了。

中美首腦會晤讓雙邊貿易談判重回軌道,受到全世界的歡迎,但卻惹惱了美國對華強硬派。尤其是在華為問題上,特朗普表態稱,在不涉及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可考慮有限解除對華為的部分限制。但是,以參議員盧比奧為代表的對華強硬派表示,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他們將採取立法行動,迫使特朗普維持對華為的制裁。另一些人則批評道,美國從中美首腦會中一無所獲,有的是對華的「投降」。種種跡象表明,隨着中美貿易戰的拉長,美國各派別的利益正在出現分化,並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美國對華強硬派的反撲行動正制約着特朗普改善對華關係的努力。100名美各界「中國通」聯名發表致特朗普和國會的公開信,在某種意義上或能為美推行理性的對華政策注入正能量,但美反華力量已經形成氣候並成為新的「政治正確」,要想扭轉這個趨勢,並不是一兩封公開信就能改變的。

面對多變、善變、易變的特朗普,樹立底線思維是任何時候都要做好的功課。這不,北京時間7月4日他又在推特上指責「中國長期操縱貨幣」,讓美國利益受損。這是不是特朗普開打金融戰的信號?總之一句話,美國有這麼一股反對特朗普現行對華政策的糾偏力量當然是好事,但求人不如求己,做好防範與應對是基礎。對美既不抱幻想,但也不失理想。

 

文章原刊於《公評世界》微信公眾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雷蒙多訪華反映了美國既想擴大又想限制對華貿易的矛盾心態。美國既要考慮追求更高水平自由貿易、繼續深化全球分工網絡和國際統一市場所帶來的風險,又要考慮徹底轉向排他性市場分割和技術控制、破壞過去一手締造的全球供應鏈的成本。

    馬雪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