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翔:淺析絲路灣區之戰略與倡議

2019-08-01
陳鳳翔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協理主任
 
AAA

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兩名詞經常被同時使用,在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也多次提及「一帶一路」,其中很多詞彙的含意很廣,如「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東南」和「西南」、「四個全面」、「城市群」、「中心城市」、「極點帶動」、「營商便利」、「高標準貿易」、「支撐帶」和「幅射」等。本文擬針對「倡議」和「戰略」這兩個相關詞,以宏觀角度分析大灣區的發展和機遇,了解這個不只涉及11個城市的機會。

高瞻看灣區

太空俯瞰,黑夜大地斑斕(1) (圖表一:從太空看大灣區)。紐約灣以外,閃爍奬頒予粵港澳大灣區(2)。大灣區,「大珠三角」是也,廣東省八成GDP所在地(3),全國最繁華地段,廣東省本身已連續30年高踞各省經濟榜首(圖表二:珠三角是廣東的靈魂)。

G1.png

G2.png

繼1980年代創設深圳特區,「珠三角經濟區」概念於1994年確立,2008年正式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4)。借鏡三藩市矽谷(5)的成功創新發展經驗,今天全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或可稱之為「科創灣區」。(圖表三:大灣區的發展歷程)

G3.jpg

粵港澳大灣區的正式名份,是在2015年「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與行動》官方文件中(6)。其中「灣區」一詞被編寫於《願景與行動》的第六章「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反映大灣區須對外開放市場。而頂層設計一詞,於「十三五規劃」的香港專章(7)和兩會等多份重要文件中持續出現,顯然易見,建設「一帶一路」既屬於「倡議」,也屬於開放改革的國家「戰略」。

深化改革開放迫在眉睫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時以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在優待條件下融入國際,同時也答應逐步開放中國市場。這就像初生的嬰兒需要受到保護。(圖表四:中國外貿對東盟進漸頂層)然而,18年過去了,如今中國的經濟實力已在多個方面達至國際頂尖級別,這個孩子還需要被特別照顧嗎?這樣安排能被全球社會接受嗎?沒有達到國際標準的開放形象可得到世人尊重嗎?

G4.jpg

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已成為國家領導人的重要工作,習主席在2014年的「四個全面」治國理論中,緊接「小康社會」的便是「深化改革」;2018年四大「主場外交」也在不停地告訴世界各地,中國的最新改革開放態度和措施等,中國的市場正在進一步被打開(8);治國理論的「四個全面」,於今年《綱要》的第二章「總體要求」再次被提出,因此,建設大灣區的基本要求就是深化改革。

相對地,國際上依賴歐美日的對外貿易亦已亮起紅燈(見文章《灣區9+2=10+1+1》)(9)。原因錯綜複雜,西方資源(包括資本、人口紅利)消耗殆盡、保護主義抬頭、民粹當道、經濟結構失衡,「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的深化改革、市場開放已迫在眉睫。

對內的一體化建設

2015年起的三大戰略便以「一帶一路」為首(10),大灣區隸屬「一帶一路」,自然亦按「戰略」來設計(見圖表五:倡議與戰略)。

G5.jpg

作為先行先試、作為排頭兵、作為示範區,2018年韓正副總理於廣東表示了,建設大灣區是國家「戰略」,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11)。灣區率先深化改革的包括建設、合作和帶動等環節,最終目的就是按國際高標準開放灣區市場(圖表六:灣區對內戰略):

G6.png

(一)極點帶動的一體化:

把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定為四個中心城市 (12),再與珠海和佛山一起分成三個極點,港—深、穗—佛、澳—珠,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把城市群一體化。利用數座大橋連接珠江兩岸,縱橫交錯的高鐵、公路網,加上航空群、港口群等,形成「軸帶支撐」。這些基礎施的投資不少在2008年已開始,目前陸續落成。經過多年一體化融合,路、人和物開始有效地流通,帶動珠三角人口十年狂升8%至60%(13),佛、珠、深樓價高漲3至7倍(14)

關鍵的開放市場還包括放寬外商「市場准入」條件、縮減禁止營運的「負面清單」、擴大進口空間和創造「營商環境」等(15),珠三角9市將最快成為另一個香港和澳門特區,按「國際標準」與「一帶一路」國家對接。(圖表七:改革和開放以便建設一帶一路)。

G7.jpg

(二)輻射帶動更廣地域

珠三角九市與港澳組成灣區龍頭(16),再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17),帶動「泛珠三角」9省,累計人口和生產總值進升至全國三分之一,可利用的低成本資源豐富,整體發展的能力更具競爭性。

此外,中南、西南地區覆蓋了大部份泛珠三角省份,再伸延至更遠的內陸,北達河南、湖北和武漢,西至西藏和(18),其中不少區在經濟上屬後發優勢之地,例如西藏和重慶近年經濟高速增長,名列全國之首(19)。這次改革戰略是巨大的、全面的、徹底的,整個中國大地,正在作另一次的翻天覆地大改革,是巨「變」也是蛻「變」,挑戰和機遇無處不在。

對外的絲路倡議

東南亞、南亞是海路絲綢的南方起點,連同中亞、中東歐和西亞等沿線60多國,近乎清一色是「新興市場」(除了新加坡和中東歐數國)(圖表八:灣區對外倡議的東南亞和南亞)。不少國家經濟停滯不前、市場容量不足(愛沙尼亞)、政權不穩(土耳其、委內瑞拉)、戰亂不安(敘利亞、也門),要與其一起發展談何容易。

G8.jpg

然而,東南亞卻別樹一幟。東盟人口6億多,市場規模相近,是海陸兩路的皆能直達的鄰國,文化相近、政局相對穩定。在新時代下,有別當年滄桑,各國逐一擺脫泥濘困境。位於「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越南、柬埔寨、老撾和緬甸各呈新景象,不幸的近代史蜕變為「人口紅利」,低亷的年輕勞動力成為新時代優勢,加工製造、貿易或物流運輸業等藥引皆已點燃,其經濟魅力無窮(20),是共建「東盟10+1」命運共同體的優先地帶、最理想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個案,而大灣區正可以成為這個「鄰」(圖表九:連年高速經濟增長的東盟)、(也見圖表四:中國外貿對東盟進漸頂層)。

G9.jpg

總括而言,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份,其對內戰略是改革開放,對外倡議是共建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撐。二者都是「變」,改革開放當然是「變」,倡議共建一帶一路也是「變」。這「變」涉及的不只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它觸及整個地區和全世界。目標和時間,短的只有三年,於2022年建成一體化的世界級城市群,在新時代、新機遇下,共同邁向2035年的「國際一流灣區」。

註:本文的兩首詩:

(一)於圖表四的

西方經濟呈疲態,外貿增長遇困辛。

輻射灣區宏一樹,東盟前景綠如茵。

(二)於圖表九的

社會恆常主義新,乾坤百載路艱辛。

環球格局新時代,帶路灣區有近親。

 

註:本文原刋於《紫荊論壇》2019年7-8月號第46期第42至47頁。

(作者: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協理主任)



(1)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佈的夜間燈光地圖(見附件一),以燈光明暗(資料來源:美國國家地球物理數據中心www.ngdc.noaa.gov/eog)作比較,「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亮度和面積已超越東京灣區和三藩市灣區,直逼紐約灣區!所以,按光點的亮度和集中為地區一體化的評分,粵港澳大灣區排列於美國紐約灣區之後。

參考資料也來自美國三位經濟學家的分析(Hunter Clark, Maxim Pinkovskiy, Xavier Sala-i-Martin (April 2017), “China's GDP Growth May be Understated”,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ambridge.)

(2) 大珠三角:香港和澳門與「珠三角」一起的區域;而「珠三角」或「珠江三角洲」則指西江、北江和東江出口的沉積地帶,包括目前所指粵港澳大區的內地九個城市。

(3 廣東GDP在2018年為9.73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的10.8%,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排名,連續30年居全國之首;廣東經濟發展極不平均,珠三角地區在2018年佔省內GDP的80%,粵東、粵西和粵北都各只有單位數字的佔比(見附圖)

(4) 見中國國務院2008年12月發佈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 

(5) 筆者修讀博士期間,於2008年在矽谷的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選取了創新課程,考察了谷歌(Google)、英特爾(Intel)等著名創科企業,深深感受創新可帶動發展的力量。

(6) 2015年3月28日,國家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28日聯合發佈包括中英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簡稱「願景與行動」),當中第六章的「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首次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這詞。提出「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此外,國務院2016年3月發佈《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大灣區與泛珠三角的關係和發展想法。

(7) 201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第二次列出「港澳專章」(見第第十二篇),當中再次指出發展「粵港澳大灣區」 

(8) 2018年的四大主場外文是指:博鼇亞洲論壇年會(4月10日海南)、上海合作組織峰會(6月10日青島)、中非合作論壇峰會(9月3日北京)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上海),習近平都深入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並多次提及一帶一路倡議。

(9) 陳鳳翔(2017年11月),「灣區9+2=10+1+1」,灼見名家。(www.master-insight.com/?p=45547)

(10) 「三大戰略」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出,包括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當中描述的工作包括「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和「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

(11) 在2018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於廣東調研自貿區和粵港澳合作等工作時表示,大灣區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的國家戰略。

(12) 原廣東省政府在2009年中發布《關於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指導意見》,當中便以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片區為基礎來區分。

(13) 人口(小學生人數)在十年間(2006-2016)變化分析,珠三角9個城市中7個錄正增長,囊括接近所有增長名次,最高深圳達61.27%,排第二和第三的是東莞(48.69%)和中山(21.82%),惠州(17.47%)、珠海(17.3%)和佛山(15.27%)則分別排第四至第六。餘下的城市,除了廣州(+8.38%)和潮州(+1.33%),其餘都是負增長,排名最後的是汕尾,人口下降幅度是-50.5%。從數字可見,珠三角在過去近十年吸引了大量新人口遷入。(博聞財經(2017年11月14日)「廣東十年人口變遷:誰人口流失過半?誰增長最迅猛?」。) 

(14) 據報導(廣佛置業觀察,2017年9月6日),十年房價(2006-2016),深圳漲幅最高,近7倍;珠海翻了近4倍;佛山和東莞各3倍。

(15) 習近平在2018年4月10日博鼇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的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以下重大举措,包括:第一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第二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第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第四主動擴大進口。

(16) 陳鳳翔(2017年10月),「了解灣區 高瞻定位」,灼見名家。(www.master-insight.com/?p=42471)

除了九個城市外,還有多個組合的發展模式,例如「珠江-西江經濟帶」、「粵桂合作」、「珠江黃金水道」和「北部灣經濟區」等。

(17) 習近平在2017年10月發表的十九大開幕發表工作報告中,第11項對香港和澳門內容上,關於大灣區有這樣的描述:「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註:泛珠三角指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和貴州九省,及港澳兩地。

(18) 在2018年3月28日網上發佈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關於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當中指出「建設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及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

註:西南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和重慶;中南包括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海南、河南和武漢。

(19) 從經濟增速(2017中國城市GDP)排名前十的省份來看,九個省份均地處中西部地區。貴州和西藏在上半年領跑全國之後,繼續以10.1%的增速領先。重慶以10%的增速排在第三位,這也是僅有的經濟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的3個省份。

(20) 陳鳳翔(2017年8月),「海絲大馬 核心地段」,灼見名家。(www.master-insight.com/?p=37057)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