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傑:複製自己可長生不死?

2019-08-05
葉俊傑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應用科學系講師
 
AAA

CLONE1.jpg

「複製(Cloning)」是生物科技上的技術用語,意指將某一物種的生物物質進行複製,就好像「影印」般將物種無性繁殖。複製有三個層面,第一是複製物種DNA的分子複製(Molecular Cloning),即是將某一段落的DNA抽出來並進行複製;第二是治療性複製(Therapeutic Cloning),目的是製造跟病患者完全脗合的細胞或器官以作醫療用途;第三是生殖複製(Reproductive Cloning),即以製造複製羊多利(Dolly)一樣的方式將人類複製。

複製人不是「翻版」

在現實中,複製技術不可能一下子將一個人的生理、心理及記憶完全複製。假設真要將某人複製,方法是先要準備一個卵子,以及一個被複製者的細胞,然後將卵子裡的細胞核移除,再將被複製者的細胞核移到卵子內。組合完成後,便要從新啟動胚胎發育,再將胚胎植入女性的子宮內進行餘下的懷孕過程。

假設被複製者的嬰兒真的誕生了,這嬰兒亦只是一個跟被複製者有相同遺傳物質的人,因基因的運作必定會因環境和遭遇而有所改變,而複製人絕不可能擁有跟被複製者一模一樣的環境與遭遇,因此兩者的後天情況必然有所差距。要是複製人可以真實存在,他必有自己獨特的喜好、性格等特徵,他們必定會以獨立個體存在,而不是某人的複製品。

複製並非長生不老

古人求長生不老藥,而現代人就寄望透過複製讓自己的生命不斷延續。但複製羊多利的死亡,令我們明白到複製技術也敵不過大自然的力量。多利在大約6歲時死於肺病,牠的去世令科學家發現生殖複製不是一服容易調配的藥。經過了276次失敗後才成功複製的多利,原來其染色體中根本藏著缺陷。我們都知道細胞內的染色體由細胞核所保護,但當每一次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的兩端稱為端粒(Telomere)的部分會變短,造成某程度上的缺失,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缺失就愈是嚴重。當端粒變得愈來愈短,缺失的程度就愈大,更會引致細胞死亡。

科學家發現多利身體上細胞端粒比同年齡的羊為短,導致多利提早進入衰老階段,這亦正是多利患病及死亡的原因。這說明複製的過程中,除了將遺傳物質複製外,亦包括被複製者當下的年歲,複製不是我們一廂情願的「重生」。若同樣的情況發生在複製人身上,假設被複製的人已是個七旬老人,那麼複製人即使以嬰兒的形態來到世上,但其實他的遺傳年歲(Genetic Age)已是70歲了。生下來已是垂死的老人,不用多久,複製人就會老死,長生不老依然是一場夢。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應用科學系提供多項課程,涵蓋範圍廣泛,包括生物科技、藥劑科學、配藥學、醫療保健、化驗科學、生物醫學、食品科技及安全、應用營養學、環境保護及環境管理等,以配合社會需要和行業趨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