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好事》口述影像讓影視「聽得見」

2019-09-04
 
AAA

 5.png

視障人士要欣賞電影,可以透過口述影像,了解電影內容。透過口述員的旁白,聽到戲內場景、角色動作以至表情和氣氛,令看不到的電影,能夠「聽得見」。去年的港產片《逆流大叔》,設有口述影像聲軌,視障人士能使用接收器和耳筒與健視人士一起,在戲院欣賞電影。這是香港口述影像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不過要每一套電影都有口述影像服務,完全實現傷健共融,路仍很漫長。
在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奪得多個獎項的電影《淪落人》,亦有香港口述影像協會協助錄製口述影像聲道,讓有需要人士在戲院收聽。協會的行政總監梁凱程表示,所謂口述影像,是在電影的空白位置做旁白,要避開電影對白、聲效和背景音樂,重點是不疊聲,為電影原本的聲軌填補空白。
梁凱程指一套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大約需要準備八十至一百小時,因為要先看電影,以第一身感受去睇片,再寫稿,練習過才去專業錄音室錄音。「如果劇情緊湊的話,要逐分鐘去慢慢寫,不停地看,不停地寫」。

3.png
口述影像注重技巧
談到分享有趣的口述影像經驗,拳來腳往的功夫電影並沒有難倒她,「打架只是節奏快,都不算很難講,如果做錄音製作,對我來說,一些性愛場面比較難講,因為可以是詩情畫意,亦可以很暴力,但我們要拿捏究竟要講多少,這就是技巧」。

據了解,現時大約有四間戲院提供設備,供有需要人士收聽口述影像。過往更多的,是旁述員即場為電影進行口述影像,但這比錄音製作口述聲帶難度高得多,限制亦較多,梁凱程認為,香港人對口述影像認識不足夠,所以現時仍很難推廣,因為大眾未必知有這回事,不知道口述影像的功能,未必認為,影視產品要有口述影像。要加強推廣,就要令更多人認識,包括電影業、戲院、市民都要多認識才行。
本港大約有超過十七萬名視障人士,梁凱程之前做過研究,發現超過九成的視障人士希望看到粵語電影,聽到粵語口述影像。如果每一套港產片都配上口述影像是否可行? 原來最大的問題關乎電影版權,為一套電影加口述影像聲道,「很多時是涉及電影監製或導演,如果他們本身不抗拒此事,自然事半功倍」。但本港很多港產片都是合拍片,可能牽涉不同部門或機構,要詢問版權持有人亦可能涉及很多方面,梁凱程指,需要電影發行商配合。

2.png
推廣面對三難題
要配合電影上映時便有口述影像提供,現時比較困難,一方面是版權問題,在電影上畫前外洩給第三方做口述影像,是先要取得電影公司和製作人信任才可以,其次是業界覺得有沒有需要為視障人士製作口述影像,將這群人納入觀眾對象之中,據知為一套電影錄製口述影像大約要幾萬元,對一套電影來說,只佔成本的小部分,如果電影界樂於增加觀眾群,自然容易水到渠成。第三是提供相關設備的戲院現時寥寥可數,但只要將口述影像恒常化,例如每一套港產片都提供粵語口述影像,相信會有更多戲院願意增設相關設備。

4.png
梁凱程表示,若參考英、美等國家經驗,政府可起帶頭作用,例如在公營電視節目上加入口述影像,或立法規定要提供此類服務及設備,但以美國為例也不能一步登天,持續爭取差不多三十年才成功,她稱香港有專業口述影像大約八、九年,最快可能都要多十年才實現無障礙看電影的目標,不過也可為此訂立時間表,例如以十年時間教育公眾認識口述影像,接受這是視障人士的基本權利,電影業界有充足時間認識、討論和準備,香港社會一步一步邁向傷健共融的睇戲環境。
一個在現時較易實行的短期目標,是在電影上映後,在發行影碟時加入口述影像聲軌,以往的日、韓外語片,發行商會找來配音員為電影配音,這在電影上映時是沒有的,算是為影碟增值,如果在聲軌中加設口述影像,供有需要人士選擇,這樣亦可令視障人士享受電影樂趣。
另外,口述影像也不單只是應用在電影上,音樂劇、粵劇等也都可以應用,梁凱程表示,受惠對象也不只是視障人士,長者也需要口述影像,透過旁白講解讓長者更易分辨角色,了解故事內容。
梁凱程自從2011年經盲人輔導會認識到口述影像後,便全程投入,先去外國讀相關課程,再以全職推廣口述影像在香港發展,她說沒有太在乎回報,「香港萬事起頭難,如果無人起頭就不會有了,如果真的可以幫到一班群眾,能接觸更多文化藝術或其他活動訊息,我不怕去做第一個全職投入的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