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摒棄固有諮詢手段 才能有效對話

2019-09-17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lihkg1.jpg

不經不覺,政府提出籌組溝通對話平台近一個月,我們尚未見證任何公開對話發生。在水深火熱的政治形勢下,究竟我們的政府還要花多少時間籌組這個平台?(編按:特首於9月17日表示下星期會舉辦首場社區對話活動。)政府的低效率,正反映過往一直沿用錯誤的思維與方式接收民間智慧,導致在需要真正了解民意時,大家都手足無措。要做到真正的對話,筆者認為政府必須摒棄官僚效率的思維,才有機會聆聽到真實的反意。

學會聆聽前  請先將心彼己

日前,政府邀請全港四百多位區議員在同一場合對話,人均發言時間只有15.7秒,使不少建制與泛民區議員反感,拒絕成為政府的政治花瓶。這件事其實十分符合官僚效率的邏輯 ── 用最安全、最少的資源,接觸最多的人。政府深知有三分一的泛民區議員不會出席,希望營造一個現象:「我們已主動接觸所有議員,不出席是閣下責任」。可是,即使泛民議員不出席,其實短短兩小時的會議,也不足夠讓其他建制派議員暢所欲言,所以導致建制議員也深感不滿。

同時,礙於政府形勢及區議會選舉臨近,任何出席的區議員其實也要計算政治風險,不能輕率。偏偏政府在這個敏感時刻,為對外展現自己希望對話的決心,舉行這場不必要的對話會,不僅是一個錯誤的政治決定,更欠缺易位思考的同理心,教人失望。不論最終有多少區議員出席,這個會議已成為一場公關鬧劇,失去意義。

沿用傳統諮詢手段  藥石亂投

不論是區議員論壇,或傳媒報道的參考香港電台《眾言堂》的模式,( 即廣大市民可以網上報名,隨機抽出一百名市民與官員對話,過程全程電視直播) 都只是舊酒新瓶,毫無新意。這些方法根本不會成功接觸今次參與反修例的年輕人,甚至是大部分「和理非」都不會參與,更遑論是較激進的年輕人呢!在危急存亡之秋,筆者認為政府應作出突破,嘗試過往未曾使用的方法,才能走出困局。

經歷一百天,廣大市民的情緒仍然未能平伏,朋輩壓力,藍黃對立,壁壘分明。任何公開發表政見的人,都均有機會被「起底」,所以要求市民在公開場合中,坦誠對話,根本難過登天。

連登對話  踏出勇敢的一步

要促成對話,政府必須在一個公開平台,但同時又要讓參與對話的人感到安全情況下進行。筆者認為政府可以與連登協調,讓特首在連登與網民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對話。眾所周知,連登是深受年輕人愛戴的平台,而且在今次的政治風波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政府要了解民意,就必須深入這個虎穴,才會真正了解年輕人的心聲。

觀乎政府現時的效率,即使政府接受這個大膽的建議,也不知道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與時間才可以實行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