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香港教育模式可以向芬蘭取經嗎?

2019-09-19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sch1.jpg

香港教育制度方向探索多時,不少教育工作者也建議向歐美先進國家參考取經。當中芬蘭的教育鼓吹愉快學習模式,放手予學生自行探索學習,就顯得鶴立雞群,即使在西方也是相當前衛,因而使不少文化講求實效及紀律的亞洲國家認為難以採用。雖然芬蘭的教育模式與本港文化不同,但仍有不少地方值得採納,特別是以探索為本的方針,更是值得本港引入於最講求自主探索的創科教育。

1111.jpg

亞太區青年發展基金上月的「星期四對話」就舉辦了STEAM討論會,非政府組織「加油香港」創始人周佩波介紹了芬蘭教育制度的優勝地方,除了免學費,更有完善配套和優良師資,加上注重創科實踐,課程彈性,建議年輕人也可嘗試申請入讀當地的大學。

2222.jpg

芬蘭一向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保持前列位置,近年更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快樂指數的前五位國家,國內創意工業林立。其大專以及中小學教育,都保持少功課,不操練知識,而是靈活運用有趣教學,把創科元素自然融各學科。中小學更是集中地以遊戲為主,例如數學課會於上課前說明遊戲規則,利用多個類似數獨或Bingo元素的遊戲,去溫習算術,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芬蘭的大學更容許學生自由地確定他們的學習課程的速度和方向,即使考試不合格也可彈性地作補考,甚少會影響畢業進度,不少課程更可透過閱讀相關的書籍或作專題報告代替上課。

當日也有年輕人反映了對中學STEAM課程的感受,認為現時本港的創科教育「換湯不換藥」,只是把公帑用作添置昂貴器材,卻沿用單向的教育模式,未有給予空間學生發揮探索,值得教育界人士反思。

若要套用芬蘭模式,香港需要要改變教育制度,還得要讓就業環境配合。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前境,取決於學習的知識能否達到僱主要求,最重要的是行業知識及中英語文能力,創意、藝術、科技等出路目前在本地仍狹窄。故政府需繼續推動本港產業多元化,與教育改革雙軌並行,為香港培育創科人才同時亦可相輔相乘,加強發展創意產業。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