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意研究所:再回應坊間對民意報告的批評

2019-10-08
 
AAA

POLL1.jpg

香港民意研究所再回應坊間對《特首公布正式撤回修例的民意效應特別報告》的批評

香港民意研究所數據科學經理 戴捷輝

香港民意研究所高級研究幹事 朱祖良

 

香港民意研究所(香港民研)於9月10日公布《特首公布正式撤回修例的民意效應特別報告》後,有網上文章(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19-09/12/36475.html)指責該報告是「假新聞」。香港民研於9月17日已作出首次回應(http://www.pori.hk/pori_reply20190917_chi)。論者其後再發表文章繼續相關討論(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19-09/20/36620.html),香港民研因此再逐一回應其論點如下:

 

1. 關於香港市民自結組群的年齡限制

「當世界各地包括香港在內,絕大多數的民調都以18歲以上為基準,何解『香港民研』卻要訂為低至12歲以上?……有無參考甚麼國際標準?這條界線為甚麼劃在12歲?國際上又為何不劃於此?」

香港民研回應:

香港市民自結組群的雛型來自港大民研意見團,而意見團在設立之時,經已考慮到樣本代表性這關鍵一環。初時成員全部為18歲或以上,後期在進行個別調查項目期間,便因應實際需要而放寬到12歲。同時,外國有關社交群體的研究,亦有將年齡下限設於12、13或15歲。故此,香港民研將香港市民自結組群年齡下限設於12歲並非自創。另外,上次回應時寫到:「當然,進行推算時有其假設和相應限制,例如讀者仍可懷疑非概率調查中被訪者對特首評分與對有關做法意見的關係,會否和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的意見不同。」論者的回應亦有引用,卻恰巧將重點略去 (見以上粗體並加上底線的文字)。12至17歲被訪者對單一問題的意見很可能與18歲或以上被訪者的意見有所不同,但香港民研上次回應已經詳細解釋「非概率調查中會影響[推算]結果的是被訪者對特首評分與對有關做法意見的關係,而非任一問題的結果分佈本身」。將年齡限制設在12歲抑或18歲,如果要對結果造成分別,則要有類似以下例子的情況發生:12至17歲對特首評分為0的被訪者,和18歲或以上對特首評分為0的被訪者,對特首有關做法的意見仍有不少差異。同時,非概率調查中須有不少被訪者年齡介乎12至17歲,否則影響將相當有限。但事實上,香港市民自結組群中不足18歲的市民比例不足百分之一。以上限制是否足以令結果失真,讀者可自行判斷。

 

2. 香港市民自結組群數據不反映全港市民意見,因此推算結果亦如是?

「由主動參與組成的『自結群組』很容易扭曲民意,包括可能出現『種票』之窘,即是不排除有大量政見相同者大量登記加入『自結群組』繼而左右民調最終結果。由於所謂『調整』是基於『自結群組』的原始數據來計算,所以,如果『自結群組』的數據本身已有偏頗,所推算出來的最終結果也會偏頗……」

香港民研回應:

再次重覆上次回應的重點如下:「非概率調查中會影響[推算]結果的是被訪者對特首評分與對有關做法意見的關係,而非任一問題的結果分佈本身」。因此,即使有大量政見相同者參與香港市民自結組群,亦不會令推算結果有所偏頗。在現有數據調整方法下,任一被訪者的回應對推算結果的影響,與意見相同者的整體數量成反比,即愈多相同意見,持該意見的單一被訪者對推算結果的影響便會愈小。

 

3. 變項之間缺乏「直接關係」,因此不能用作調整數據?

「特首的民望評分,與是否支持林鄭撤回條例而沒回應其他訴求,兩者不必然存在直接關係。就如對某演員的喜愛度評分很高,亦不代表一定支持其任一行為。所以,將兩個互相比較來作『調整』,本已不太恰當。」

香港民研回應:

無疑,某一市民對特首的評分較高,並不一定就支持她撤回修例但不接納其他訴求。但數據調整並不要求變項之間可以簡單一一對應。相反,正如上次回應所示,數據調整是建基於對特首有某一評分的市民,整體而言對其做法意見的概率分布。


4. 數據調整令結果失真?

「『自結群組』的意見愈極端、愈偏頗,則要求愈大規模的『調整』和『推算』,過程中就難免令結果失真,難以反映實際的民意向背。」

香港民研回應:

數據加權或調整,只要方法合理,並不會令結果失真,導致不能反映實際民意。方法是否合理,須視乎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會令結果失真。香港民研已詳細解釋所用方法,亦已逐一回應對方法的質疑和批評。如有市民並不認同,可詳細解釋方法如何令結果失真,供其他讀者判斷。

 

5. 結果與中大民調差距大?

「中大最新亦公布了類似民調……經『調整』之後,『香港民研』得出的『推算結果』實更貼近中大結果,差距收窄到5個至10個百分點,但相關差幅仍遠多於一般誤差……」

香港民研回應:

中大民調的問題和答案字眼與香港民研的差異甚多,結果的差距大於一般調查的抽樣誤差屬於正常,不能由此推斷任一調查的方法出現問題。

 

6. 何不隨機抽樣?

「為何不爭取『實際答案』,而要『推算答案』及『調整出答案』?退一步言,其實只消將樣本由『自結群組』簡單回歸至『隨機抽樣』,上述問題已可迎刃而解、一掃而空……」

香港民研回應:

特首於9月4日晚上宣布撤回修例,當時已是香港民研隨機抽樣電話調查的最後一天,不能趕及修改問卷。另外,由於隨機抽樣電話調查的成本高昂,為單一問題重新收集有足夠代表性的樣本數目不符成本效益。因此,香港民研結合高成本概率樣本和相對低成本非概率樣本的數據,以快速反映市民對特首做法的意見,供社會參考。香港民研已詳細解釋所用方法,亦已逐一回應對方法的質疑和批評。

 

香港民研感謝論者帶出相關討論,並認為討論至今已相當深入而完整。香港民研希望把精力集中於更加迫切的事項,未必能夠再作回應,敬請見諒。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