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環:當談到香港,我們在談論什麼?

2019-10-09
李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長,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AAA

NBA1.jpg

這幾天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莫雷惹上了「雷」。他發出的有關香港的推文,儘管迅速刪除,儘管後來表示言論只代表個人,不代表火箭隊或NBA,但還是引起很多中國人的不滿與憤怒。圍繞此事,美國內也出現多種聲音,支持莫雷者有之,代替莫雷向中國人道歉者有之,闡述NBA不涉及政治者有之。此事被總結為一樁典型的「蝴蝶效應」案例——一個香港渣男在台灣殺害了自己的女友,最後導致中國大陸不看NBA。這中間究竟省略了怎樣的過程?讓我們回到莫雷談及的香港正在發生的事件本身來看一看。

對於莫雷而言,他的「為自由而戰,與香港在一起」的貼圖乍看充滿「熱血」,但經不起細想。實際上,不僅是莫雷,我相信很多被這句話吸引的人大都不了解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這件事不是大多數美國媒體報道的那樣是「和平的」示威者反抗「濫用暴力」的香港警察,也不是示威者在捍衛香港的人權與法治,更不是什麼「當雞蛋與高牆相撞,我永遠站在雞蛋一邊」的煽情故事,而是香港的泛民主派或曰反對派利用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一事掀起的一場政治鬥爭,矛頭直指今年年底開啟的連串選舉,包括11月的區議會選舉、明年的立法會選舉,2021年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乃至2022年的行政長官選舉。

如果香港的反對派人士真的重視人權,那應該先從維護那個在台灣被殺害的香港女孩的生命權開始。當然,我承認特區政府在推介此次「修例」中手法存在不足,講解不夠透徹,特區政府也為此解釋並道歉,表示在今後的施政中認真聆聽市民的聲音。然而,反對派人士並沒有因為特區政府的道歉或撤回「修例」而回歸理性,仍然不依不饒,在從6月開始至今的長達4個月的時間裡,幾乎每個周末都發起遊行示威,而遊行結束後的夜裡必然升級為暴力,一些激進的示威者短暫佔領過立法會,癱瘓過香港機場,阻擾搭乘地鐵上班的市民,焚燒國旗,污損國徽,圍攻警察或包圍警察總部或宿舍,用激光鐳射筆照射執法警察的眼睛,咬斷執法警察的手指,用垃圾桶堵塞道路,縱火,扔自製的燃燒瓶,打砸建制派議員的辦事處,破壞港鐵、智慧燈柱等公共設施……在最近的周末,更是在地鐵內肆意破壞,導致港鐵完全停運一天,迄今仍處於半癱瘓狀態,影響廣大普通市民出行、通勤。凡此種種,如果莫雷了解這就是美國有些媒體完全沒有談及的香港這場風波的真實一面,他還會為這種肆意破壞人權與法治的「自由」而戰嗎?還會與這樣的暴力示威者站在一起嗎?

那麼接下來,問題來了,哪一個香港是真實的?媒體報道的一定是可信的嗎?媒體報道當然是帶有立場傾向性的,但如果讀者足夠細心,願意多看看當地的不同媒體,還是可以拼湊出一個完整的圖像,而不僅僅是被一個拼圖中的幾片吸引。對於在香港此次「修例」風波中不斷跑去美國控訴香港警察、控訴特區政府的個別反對派人士,港人當然特別痛恨,內地人也自然厭惡。因為正是他們在不斷對外傳遞、放大錯誤的聲音,令部分美國民眾偏聽、輕信。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莫雷是被媒體誤導了,而中國人則是被莫雷氣到了。

世界是複雜多樣的。每個國家和地區內部都會有多元的聲音,但有一些基本的準則是大多數民眾都會遵循的。比如美國有所謂「政治正確」,香港特區會說自己的核心價值是自由、法治,中國則會強調自己的政治文化基因是捍衛國家統一。無論哪一種,只要願意互相了解,互相尊重,那就可以達成諒解。對於中國人而言,他們希望世界看自己的眼光夠客觀、夠尊重,包括看待中國的香港特區,那就夠了。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港澳研究所 李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