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從堵塞交通看香港的城市規劃

2019-11-13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road2.jpeg

香港自從發生動亂以來,暴徒屢屢有堵塞交通要道、破壞交通設施的行為,而且只需少量的人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癱瘓全港的交通。這其實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香港的城市規劃並不合理,與此相適應的交通安排因此也變得並不科學。每天浪費大量時間在交通上,這不但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也降低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感。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在中環一帶形成了單一的城市中心,而居民則大多居住於九龍新界,因此每天上下班的潮汐效應非常明顯。每天上班時間,大批人由九龍新界前往港島,下班時間則相反。如果此時向反方向行進,就會發現車輛大都空空蕩蕩,地鐵的情況還稍微好一些,巴士為了節約時間往往連續多部車不載客空車返回,乘客需要等候大量時間,十分不便。

而恰好,香港的地理環境又非常特殊,新界與九龍完全被山阻隔,九龍與港島又完全被海阻隔,導致港九新界只能靠有限的幾條隧道連接,一旦隧道受阻,交通立刻癱瘓(水運佔比極小,不在本文討論之列)。暴徒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每次都是在隧道等交通要道搞破壞,因此以極小的代價就能通過癱瘓交通達到癱瘓香港的目的。

雖然住在港島可以避免上述問題,但畢竟港島的居住和生活成本較高,並非人人都能負擔。如要建設更多的隧道,一來成本極高;二來在高度政治化的香港,進行新的大型基建並不容易;三來也是最重要的,即使有再多的隧道,只要單一城市中心的格局不變,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要根治這個問題,唯有重新規劃城市,建設更多的副中心。

筆者曾長期在上海工作,上海除了陸家嘴這個最重要的中心外,還有南京西路、淮海中路、花木、徐家匯和五角場等副中心,上海人上班時間都是從四面八方湧向城市的各個角落,雖然也有局部的地方比較繁忙,但不會像香港一樣出現單向的人流車流,因此在上下班時間交通也不會太擁堵,更不可能出現一兩條交通要道堵塞就造成城市交通癱瘓的局面。

香港造成今天的動盪局面,很大程度是因為居住問題長期無法解決所造成的,人民想安居樂業越來越難。在國際上類似香港這樣的大都會,都會有不少人無法負擔居住成本,因此搬到臨近的城市,如居住在新澤西工作在紐約、居住在橫濱工作在東京。深圳和香港一河之隔,樓價比香港便宜得多,本來可以承擔同樣的作用,但為何在香港就行不通呢?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香港的單一城市中心格局,導致從深圳來港島上班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實在太高。

其實香港政府也想改變這個局面,在觀塘等地規劃了新的商貿區,但成效非常有限。畢竟這不是單純的城市規劃問題,還是很重要的經濟問題,牽扯到很多商家和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港島不再是唯一的城市中心,港島辦公樓的租金、住宅的售價都有下調的壓力,再看看港島的大地主和居民都是什麼人,也許就能理解為何規劃新的商貿區為何如此艱難了吧?

所幸最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通過16項惠港新措施,很多人關注的是放寬港人在內地買樓的限制,但其實影響更深遠的應當是支持落馬洲河套地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創新科技是當今世界的潮流,也是為數不多有望打破香港傳統行業壟斷的突破口,「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一個重要平台,中央政府將會在便利人員、資金、貨物、信息等要素流動方面制定配套支持政策。

可以想像,一旦河套地區的發展日趨成熟,前途不可限量,屆時就會有很多配套的商業機構慢慢在附近聚集,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商業中心。如此一來,香港就有南北兩個中心,大家上下班不必再單向流動,交通壓力可以大大舒緩,降低交通要道被堵而造成交通癱瘓的風險。住在新界的居民也可以就近上班,不用再忍受超長的通勤時間,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

其實放寬在內地買樓限制絕不是鼓勵港人北上炒樓,如果河套地區發展完善後,港人在深圳居住在香港上班也就可以實現了,因此才需要放寬買樓的限制。屆時,大家無需一定要住在香港,香港的樓價自然會有壓力,從而也就間接緩解了高樓價的問題。總括而言,這次的16項惠港措施確實非常有針對性而且有著深遠的影響,令人期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