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隆:做不做?懂不懂?敢不敢!

2019-11-15
吳志隆
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
 
AAA

9d7bb8ae53f62650683d9229f84feba0.jpg

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巴西利亞的國際場合就當前香港局勢表明立場,申明「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是香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這樣的呼籲對特區政府來說應不陌生,來自中央與市民的聲音已多次表達要「止暴制亂」,但問題是:你做不做?你懂不懂?你敢不敢!

「嘉靖中興」對今日香港的啟示

1521年登基的明世宗朱厚熜,看似與500年後的今日香港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他「荒廢朝政」20年卻讓大明江山迎來一段「嘉靖中興」的太平日子,這一份能耐就值得那些自詡「好打得」的為政者好好參考。

如果翻翻《明史》,朱厚熜從堂兄正德帝手中接下的並不是太平江山,當時是「藩王、太監、外戚等各種特權勢力對土地的掠奪達到瘋狂的地步,流民充斥社會,起義遍及各省。」這是清初名臣張廷玉在《明史》中對正德末年的紀錄。14歲的朱厚熜入繼大統後並沒有成為權臣的玩偶,發動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頂住舊臣權宦的巨大壓力,找來以張璁、方獻夫等為首的新行政班底,推動莊田改革、整肅吏治、裁革17萬錦衣衛、寸斬前朝王綸、錢寧和江彬等奸臣,多項措施齊下「令天下翕然稱治」。

筆者分享「嘉靖中興」的故事,只為講明一個簡單的道理:「問題天天都多」、「辦法總比困難多」,人世間不乏道理,但真正的問題是:你做不做?你懂不懂?你敢不敢!

做不做?懂不懂?敢不敢?

這三個問題若放諸在政治,是要考驗政治領袖的謀略、承擔,還有團隊的執行力。筆者以為,這些正是當今特區管治班子最缺乏的特質,這也是「修例風波」有動力持續亂港半年有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看6月至今,社會上對如何解決這場風波有各種意見,當中不乏可參考的良策,但如何選擇,如何執行,掌握權柄的政府官員責無旁貸。但我們只見多數官員躲在三萬警察後面冷眼看這場政治風暴,「專業地」猶豫這樣做的各種可能性,那樣做的各種後果,美其名是「政策推演」,實際上是「政治推卸」。

這幾天的社會情況可謂急轉直下,治安與交通遭受破壞,這已非政治上的立場不同,而是多數市民的工作與生活已受到直接的衝擊,「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確實是香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市民不禁要問:為何市政部門不去清理連儂牆?為何路政部門不去清理路障?為何教育部門不與大學校方溝通校內治安問題?

局勢困難複雜 政府需有魄力與承擔

警方的執法備受爭議,是否有足夠的法律力量支持他們執法?是否有足夠的律政力量支援大量拘捕之後的分辨、檢控工作?如何確保拘捕後的執法環境公正透明?是司法機構的責任!如何強化政府的媒體角色?如何讓全力止暴制亂的警隊不被惡意抹黑?如何爭取輿論環境中的主動發言權?這是政府新聞公關團隊的責任!如何給社會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事件真相,重建民眾對政府執政的信心?這是行政長官與行政會議的責任!

要完成每一份責任必然有千百萬種挑戰與困難,但正是因為困難才需要匯聚社會菁英的執政團隊來處理,社會也才需要付出高昂的薪酬來養這一支公務員團隊。過去這半年,我們從高薪後路的政府官員口中聽到最多的是「研究研究」、「討論討論」,我們當知道,他們缺乏的是一份政治的魄力與承擔。這難怪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怒斥不願做事的官員應該辭職。

嘉靖帝固然也有其被歷史學家詬病的地方,但學歷史就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他對改革時政困局的魄力就值得500年後的領袖參考。古往今來都是一個道理:推動改革不缺方法,需要的是魄力,問題是,你敢不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府要「以結果為目標」,大力打擊違法泊車阻街表現強政勵治,卻對富人多處忍讓寬容,市民反感是理所當然。以立場先行無視富人違法的立法會大黨,處處泛化國安問題,不但令市民對國安法反感,市民的不滿無處宣洩,違法僭建無法解決,只會加劇市民對現屆政府和立法會的不滿。

    姚潔凝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