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香港為何不直接「全面封關」?

2020-02-17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3444.jpg

香港的新冠病毒疫情持續肆虐,確診病例在前天(2月9日)更突然大增至36起,顯示病毒越來越有可能在社區大暴發。隨着疫情不斷惡化,不少港人近來紛紛嚷出了「全面封關」的口號。

在抗疫最前線的公立醫院員工,就走在了抗議的第一線。有醫護人員工會從上周一起連續五天發動罷工向特區政府施壓,要求禁止所有中國大陸居民入境,直接堵截病毒源頭跨境進入香港。

雖然這場罷工行動在上周五暫告一段落,其訴求仍然得到了相當多港人支持。香港民意研究所公布的調查報告就發現,逾七成受訪港人不滿港府的防疫表現,近八成人支持全面封關。

然而,港府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依然不願意全面封關,只是逐步升級防控措施,包括「擠牙膏式」關閉多個口岸。直至香港出現首起感染死亡病例後,當局才宣布實行強制措施,要求所有從大陸入境人士強制隔離14天。

初看之下,港府這個變相「全面封關」的不幹凈利落的做法,委實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畢竟眼下已有部分國家和地區收緊入境政策,禁止從中國出發的人士進入。在中國大陸境內,也有多個城市限制居民出入。香港為何就不能直接全面封關呢?

但細心一想,港府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些港人提出全面封關,要求禁止大陸人入境,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港人也有可能是傳播疫病的媒介。在此情況之下,假若只禁止大陸人入境,而香港居民(包括帶菌者)仍可自由出入,香港很快也會像武漢一樣。

有人或許會反駁,指全面封關並非只針對大陸人,而是由大陸進入香港的所有人,當然包括港人在內。但翻看數據,每天都有以萬計的港人因為不同原因來往兩地。港府若完全關閉所有口岸,禁止他們入境,恐怕也不是一個負責的政府行為。

當然,也有支持者認為非常時期不能考慮太多,全面封關即使不能全面防疫,但至少能發揮一定作用。這個說法當然沒有錯。問題是,由於影響範圍太大,當局有必要考慮更廣泛的社會成本或代價等因素。

目前來看,不少國家及地區已相繼收緊入境措施,禁止中國大陸旅客入境。例如美國,沒有因為中國發生疫情而暫停給中國添亂,它是第一個國家從武漢撤出領事人員,也是第一個宣布禁止中國人入境。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些做法並不厚道。

嚴格來說,不能說美國趁火打劫,畢竟美中兩國沒有什麼血緣關係,沒有人會期望美國會無條件幫助中國。但香港不一樣,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若要全面封關,就有責任顧及封關對大陸的衝擊。

其中一點是該做法引起的政治效應。近來,香港本土派不斷利用社會焦慮,炒作「全面封關」議題,意圖製造香港與大陸的事實隔離。港府對此不得不慎防。

香港全面封關在國際上也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示範效果。我上周和一位外國駐港外交官吃飯,他透露很多國家推出旅遊警備級別時,往往會參考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做法。香港一旦全面封關,其他國家就可以振振有詞地向北京說:「既然你們中國的香港都『全面封關』,我們為何不可以全面禁止中國人入境呢?」這個影響比第一個影響更大。

猶記得被學界譽為「社群主義巨擘」的蘇格蘭哲學家麥金泰爾(Alasdair MacIntyre)說過,人一出生就有一段過去,「我從我的家庭、城市、部落、國族的過去繼承了各種債務、遺產、正當期望、正常義務。這些構成我的人生已知,我的道德起點。某種程度上,正是這種繼承,賦予我生命道德特殊性。」

按麥金泰爾的觀點,人生在世,並不存在無條件的權利,權利總是伴隨着一定的義務。任何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和傳統,社會之外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個人。這個論述其實很符合當前融合度極高的中港兩地關係。

以這次疫情為例,當今各地都出現口罩荒,但大陸仍然向香港供應了1700萬個口罩,這是出於大家都是中國人的關係考慮。同樣道理,作為中國這個國家的一份子,香港人既然享受了上述權利,在現實中也有責任付出一定的義務。這就包括了全面封關與否。

當然,人類並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政策往往要根據形勢的變化而調整。隨着新冠病毒疫情不斷擴散,沒有人敢保證香港短期內不會直接全面封關。但在這一刻,要求所有從大陸入境人士須接受長達14天強制隔離的變相「全面封關」,恐怕是一個無可奈何但較好的做法。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