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大阪府誕生新的世界文化遺產

2020-03-16
黃匯傑
資深傳媒人
 
AAA

001.jpg

古墳

日本關西地區唯一沒有世界遺產的大阪府,現在靠古墳群突破重圍!日本四五世紀的「百舌鳥・古市古墳群」,去年以代表古代日本政治、文化、建築技術的資產,入列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日本大阪府南部的「百舌鳥・古市古墳群」,登錄世界文化遺產,助大阪府突破了零世遺的紀錄。

臨靠大阪灣,坐落着2019年7月新晉的世界遺產──百舌鳥古市古墳群。有着1600年歷史的古墳群,靜臥在位居日本經濟第三位的大阪府。「古墳」指3~7世紀日本列島上建造的大型墳墓。「百舌鳥‧古市古墳群」是大阪府南部古墳群的統稱。其中,堺市古墳群被稱作「百舌鳥古墳群」,而跨羽曳野市、藤井寺市兩地的古墳群被稱為「古市古墳群」。

百舌鳥‧古市古墳群大多為鑰匙孔裝狀,形狀獨特,可以認為其中埋葬着的,是當時支配日本列島的王族。最大的古墳(仁德天皇陵古墳)長約500米,周邊建有10多座中小古墳,並伴有護城河。

很難想像,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日本,面積如此之大的古墳群,是如何逃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成長開發浪潮的襲擊,保存至今的。其實,之所以能夠得到良好保存,甚至被選為世界遺產,離不開與古墳代代依偎的當地居民。

002.jpg

古墳

以這片區域中面積最大的,位於堺市的仁德天皇陵古墳為例,它有一群「守護志願隊」。守護古墓志願者清掃組「仁德陵守護隊」事務局長是66歲的草野利夫先生。從草野先生處了解到,早於2006年,這片區域就已經有組織性地開展志願者活動。每年兩次,每次300至500名志願者在古墳周邊進行大規模的清掃。草野先生說,此前世界遺產審查,相關人員誇讚當地人們很好地保護了古墳,他感到非常高興。他還說,當時保護古墳免於開發的,也是當地居民。他希望能夠打造出更匹配世界遺產的氛圍,把日本的文化、古墳的魅力,傳播給更多外國人。

003.jpg

草野先生做講解

不僅如此,古墳周邊常年「出沒」着黃衣志願者們,他們手上舉着介紹圖,不厭其煩地為往來遊客介紹古墳的歷史,堺市的魅力。

其實,早在以前,古墳的數量更多,面積也更大。因二戰後住宅不足,於是,有些開發商就購買土地,打算將其改造成住宅地。部分古墳因此便淹沒在開發的浪潮中。

其中,佐助古墓便是在被開發的千鈞一發之時,被當地居民守護了起來。牙科醫生、考古學家宮川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當時還是大學生的宮川,與同伴的年輕研究者們一起奔走呼籲保存古墳。活動引起了熱烈反響,簽名運動熱烈展開,同時還募集了60萬日元(以現在的貨幣價值約350萬日元)的捐款。受此影響,堺市決定從開發商手中收購古墓,最終古墓免於被消滅。

030.jpg

宮川先生在做講解 

宮川先生今年已經87歲高齡,然而談吐之間依然紅光滿面,句句鏗鏘。窮盡大半生為保護古墳而鬥爭,今耄耋之年,依然滿懷熱忱,令人敬佩。宮川先生說,「當時,也有意見說,開發對當地的發展有益。但現在,大家都很慶幸將它保留了下來。這表明了那個時代的尺度和知識是有限度的。建設一座沒有100年的大樓,和保存1600年前的文化遺產哪一個更重要,有必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

作為經驗教訓,當地特意留下了為了開發而架設的橋樑。另外,這種古墳中出土的盔甲形狀的陶俑,也是堺市保護文化財產的象徵。

30年前,相關人員曾對古墳進行過考古勘察,但是現今考古活動已經停止。大阪府世界遺產保護課的三好先生告訴我們,進行考古活動只是為了對古墳內部情況進行大致把握,一旦掌握了大致情況,將不再進行下去。考古所進行的挖掘活動本身就是對文物的破壞,因此,他們認為保持原樣是最好的傳承。

其實,最好的繼承,不是去探究人們未知的,也不需要確定其價值,而是去守護它現有的樣子。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羈絆,才造就了今天的世界遺產。其實,香港也有很多這樣的古跡,也是一樣可以作爲世界遺產進行申遺的參考,例如;新界的客家舊屋宅院,只要守護好它,也是可以作爲一個新的旅遊景點,供大家去參觀,這樣即可造就經濟,也可傳承文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