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想像解封後的武漢

2020-03-16
 
AAA

32.jpg

一個武漢友人告訴我,她前晚在社交媒體群聊中看到「天機」:習總書記要來武漢視察了!

這個消息令朋友圈的武漢人都興奮了好一陣,沒想到「爆料人」隨後被平台禁言,原因是散播謠言。更沒想到的是,隔天「謠言」變成預言,令她的「爆料」朋友非常不服氣。

昨天(3月10日)上午,中國官媒發佈快訊,內容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乘飛機抵達武漢,考察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工作。這是冠病疫情暴發兩個月多後,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親臨疫情重災區武漢,被普遍解讀為武漢封城一個半月後,抗疫勝利在望的最明確信號。

友人形容,這個消息彷彿讓武漢上空瀰漫著一股盎然的樂觀情緒,大家終於看到了希望,「看來馬上可以出牢籠了」。

樂觀情緒瞬間傳遍中國,股市反應最直接。在美股剛剛暴跌、熔斷的全球金融市場大環境中,中國股市逆勢上漲,成為金融市場一枝獨秀。

進入3月,武漢疫情逐步緩和,14家方艙醫院從3月2日開始陸續休艙。最後一家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昨天下午「關艙大吉」,意味着疫情暴發初期,應對患者井噴式增長、醫院病床嚴重不足、傳染源無法切斷等問題的臨時醫院,已全部完成使命。

從數據看,武漢新增確診病例也從3月6日起進入兩位數區間,前天下降到17例,清零看起來指日可待。

疫情好轉,關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期將赴武漢視察的消息,上周就傳得沸沸揚揚。外界對這趟行程的期盼,很大程度上是源於此行釋放出來的重要信號。

最高領導人親身到訪比抽象的數據更有說服力,顯示高層充分相信,曾經極為嚴峻的武漢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此行不僅是向中國國內派定心丸,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將徹底遏制疫情,中國在這場「戰疫」中取勝的姿態。

停擺了一個半月的武漢,距離按下重啟鍵已經不遠,但解封後的武漢會怎麼樣?

一個客觀事實是,當疫情告一段落,生活逐漸恢復運轉,很多艱難的現實問題就必須面對。

武漢大學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羅知早前預測,湖北(主要是武漢地區)近五成企業瀕臨破產,57.6%的企業最多堅持三個月,如果無法在本月底大面積復工,就會達到生存極限。因城市停擺陷入困境的企業,面對各種債務壓力該怎麼辦?

企業的問題很快也會轉移到個人。據羅知估計,很多在民營企業工作的武漢市民,已經失去兩個月工資。當企業破產倒閉,走出家門的武漢人可能會發現「飯碗」沒了。他們得在慢慢運轉起來的經濟機器中,重新尋找自己的崗位。

解封之後,外界恢復對於武漢的信心也需要一段時間。昨天和武漢友人說到,解封後想去看看這座城市,友人的第一反應是勸我:「再等等,等病毒死光了才來吧。」

一座生了一場大病的城市剛剛摘下口罩,即使完全沒有了病毒,人們的恐懼仍需要時間才能散去。外來旅客需要心理上的「隔離期」,才敢再去黃鶴樓登高遠眺、去武大看櫻花綻放;就算是武漢人,要放心放鬆地在街邊吃熱乾麵,或是在大排檔扯着嗓子說話,恐怕也要過一段時日。這意味着,即便按下重啟鍵,武漢可能難以快速運轉起來。

更重要的是,集體創傷如何撫平?作家方方前兩天在日記中寫道,她很希望疫情趕緊結束,卻害怕幾千人家同時辦喪事的這一天的來到。

冠狀病毒奪去了2400多名武漢人的生命,後面是2400多個經歷生離死別的家庭。由於是傳染病,逝者直接被火化,骨灰要保存到疫情結束才能處理。許多武漢人是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失去親人,甚至可能在親人住進醫院後,再也沒有機會見到最後一面。當他們在疫情後領回親人的骨灰,要如何說再見,如何面對疫情過後的創傷後遺症?

當疫情褪去,從瘟疫中走出來的人們放下恐懼和驚慌,重新安排各自的生活,可能會赫然發現,生活和以前不一樣了,對於這座劫後餘生的城市和城市中的每個人,解封也許只是另一場戰役的開始。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歷經三年的反覆折騰,冠病疫情留給了中國很多教訓。這些教訓既包括如何及時準確地研判疫情,建立有效的防控體系,更包括及時調整防疫措施,減少公眾對疫情的盲目恐懼,盡量避免過度防疫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于澤遠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