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英式抗疫 向死而生

2020-03-16
鮑渤
資深傳媒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3-16 at 18.00.28.jpeg

COVID-19來勢洶洶,全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大國抗疫,習近平、特朗普、普京、安倍無不紛紛封城鎖國,只有英國首相約翰遜沒有跟風,逆向而行。

他在日前的記者會上說了大實話:這是這一代人所遭受的最嚴峻的公共衛生危機。這比流感更嚴重,有很多人將失去摯愛。我們已經無法有效遏制新冠病毒傳播,只能盡可能減緩傳播過程。

解讀「金毛首相」的講話,既沒有中國初期「可防可控」的遮遮掩掩,也不相信意大利、法、德、西班牙禁止集會及停課的做法行之有效,而且不回避英國會死很多很多人。政府所能做的,就是「無為而治」。

更不可思議的是,記者追問的首兩個問題「你肯定這決策對嗎?」「估計會死多少人?」約翰遜的答案都是「不知道」。那麼,英國政府打的什麼箅盤?就是讓高達六成的國民感染新冠,進而獲得群體免疫力(Community Immunity),頂風逆行,向死而生。

相信很多人會問,如此瘋狂的舉措,約翰遜是愚昧無知,還是腦子灌水?

未必。約翰遜開記者會的兩旁,分別站著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Sir Patrick Vallance,首席醫學顧問Chris Whitty博士。政府的決策,基於英國頂尖流行病學家及數學家們的大數據演算及科學評核。他們相信新冠病毒的傳播力遠大於非典,歐美世界如此多的名流及政治家中招就是「防不勝防」的明證。德國總理默克爾亦曾警告60-70%的德國人可能感染新冠,這個說法和英國科學家的預測不謀而合。但對中青年人來說,這個病的致死率不到1%,「處於可以接受的範圍」。

奇怪的是,在質疑或反對的聲浪中,英國政府的取態在媒體和百姓中也有眾多的支持者。LSE著名衛生政策專家Clare Wenham明確表示自己從來不是約翰遜的粉絲,但覺得其舉措令人「腦洞大開」,但她也認為這是一場豪賭:如果周邊的歐盟成員國有效圍堵疫情,英國卻屍橫遍野,約翰遜毫無疑問要賠上政治生命。

英國的舉措,有其歷史淵源。現代生物學的鼻祖,第一個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正是英國人。他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說白了就是死了證明你不該活,天都不選擇你。達爾文大約在二百年前說的話,比約翰遜前幾天說的殘酷多了。

18世紀初,也是在英國,出了個名叫Edward Jenner的醫生,被譽為「疫苗之父」。他發明的牛痘疫苗,徹底改變了人和病毒之間的關係。18世紀後,牛痘疫苗用以抵禦高傳染性的天花。這是人類免疫接種的首度成功案例。但人類目前也就攻克了天花,實際上歷次疫情的結束,都是憑自身免疫力硬扛,直至最後一批病毒被「群體免疫力」殺死而宣告勝利。新冠也許不例外,中國的鍾南山亦說過,最有效的救命良藥,其實是自身免疫力。

循這個邏輯,正是看清了病毒的本質,英國把病毒當抗生素,把國人當細菌,矛盾相向,汰弱留強,最後死出一群傲視病毒的人類。與現在的新冠病毒的殺傷力相比,爆發於14世紀直到18世紀才銷聲匿跡的黑死病(Black Death)更兇惡。在這期間,整個歐洲大概有一億人喪生。在瘟疫最嚴重的城市,幾乎全員滅絕。

近一點的例子是1918年5月,英國的格拉斯哥首發「西班牙流感」。僅僅數週,病毒橫掃英國南部。最後盤點,全英國逾二十萬人喪生。該次病毒還迅速地從歐洲傳播至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倖免。在太平洋的西薩摩亞群島,20%的人死於非命。但是在1919年,西班牙流感卻突然神秘消失。

也許正是這段不算太久遠的經歷,令英國人萌生「愛拚才會贏」的僥倖和勇气。但這場豪賭真的很瘋狂,你不知疫苗何時出現,不知病毒是否突然變種,不知優秀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否絕後。

英國國歌的歌名叫「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這回真的應景了,但願上帝保佑大不列顛硬扛成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幾年來不少評論脫歐公投是民粹的表現,是次英國輿觀公司的調查再一次加深大家對此的看法,調查說今天只有31%會選擇脫歐,比起當年公投時的52%低出20%,這明顯是一個後悔之舉。

    黃頴灝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