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鎮暴學英國 勿效「黃背心」

2020-03-23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3-23 at 09.54.17 (1).jpeg

新冠肺炎疫情愈趨嚴峻,海外疫情「倒灌」風險不斷加大,香港正處於疫情大爆發的十字路口。然而,「黑暴」仍然未有收手之息,剛過去的周末,暴徒又借所謂元朗721搞事,有反對派人士更揚言,「黑暴」將會在6月份全面捲土重來,原因是踏入6月份,正是反修例風波一周年,各種反修例紀念日接踵而至,容易挑動民情,發動新一輪暴亂。

「黑暴」會否在6月重來,這其實是一個假議題,因為「黑暴」根本從未消停,農曆新年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香港蔓延,當時反對派表示在疫情期間將不會再發動大型政治集會,但反對派沒有牽頭,但「黑暴」卻未休止,仍在炒作各種風波,地區設置檢疫中心、政府拒絕「全面封關」,以至周梓樂紀念等,都成為暴徒發難的理由。顯然,疫情並沒有令「黑暴」停頓,期望在疫情之下,經濟衰退之時,暴徒會顧全大局停止「黑暴」,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現在的問題是,對於這場暴亂如何「斷尾」?

借鑑近年外國處理大規模騷亂,主要有兩個模式:一是英國倫敦大騷亂模式;二是法國「黃背心」模式。所謂英國倫敦大騷亂模式,可歸結為八個字;「重錘鎮暴,依法制亂」。2011年8月3日,29歲黑人青年達根(Mark Duggan)於倫敦托定咸區(Tottenham)遭警察槍殺,引起當地少種族裔聚居的社區不滿,最終演變成歷時4日的大規模騷亂。

對於騷亂的形成,當然涉及大量社會矛盾,也涉及警方的處理不當,但英國政府的處理方法,不是向暴徒妥協,而是大舉拘捕違法人士,在各地拘捕約1,500名疑犯。同時,為加快審訊,英國部分法庭24小時開庭審案,其中倫敦被捕的922人中,有401人在當月10日前就被起訴。倫敦騷亂發生後,司法機關對於騷亂者的懲處更加相當嚴厲,參與騷亂而受審者六成被判入獄,比例約是平時的6倍。

直到審訊大致完成,違法者接受法律制裁,暴亂亦消停之後,英國才對騷亂進行調查,當中包括達根之死,也包括警察執法問題,國會下議院內政小組亦檢討了警方執法行動,並向國會提交報告。時任副首相克萊格(Nick Clegg)亦成立了「騷亂、社區與受害者委員會」,剖析騷亂參加者的動機、社會成因等。最終委員會的報告認為年輕人缺乏機會、家庭教育不足、司法體系沒法為犯事者提供更新機會、對警察的不信任皆為暴動之成因,從而完結這場風波。

英國的整個處理,有條不紊,乾脆利落,政府鎮暴立場堅定,策略得當,讓社會很快就恢復正常。當時英國政府同樣面對反對黨的攻擊,面對大量傳媒的批評,但英國政府並沒有患得患失,更沒有時戰時和,在大騷亂面前顯示出對大局的把控和掌握。

比較而言,同屬民主國家的法國,在處理「黃背心運動」上卻採取了綏靖策略,不斷讓步,企圖以退讓換取搞手的滿意而鳴金收兵,結果燃油稅暫緩,馬克龍也不知道歉了多少次,他與一眾內閣官員也頻頻「落區」,與地方官員和民眾舉行馬拉松式會議,聆聽他們的不滿和訴求。政府此後更推出170億歐元的減稅和其他財政鼓勵措施,重新徵收「富人稅」等。不要說「五大訴求」,什麼訴求都答應了,結果又如何?「黃背心」一年多仍未斷尾,法國不是民主政府嗎?馬克龍不是人民選出來嗎?看來,所謂民主、有認受性的政府,也不見得一定能處理好暴亂。

為什麼英國模式成功而法國模式失敗?原因是在暴亂面前,任何讓步都會被認為是軟弱可欺,任何退讓都會不斷壯大反對者的胃口,不斷令他們要求更多。讓步和綏靖是一個骨牌,一個倒下就會連串倒下,反對者嘗過甜頭,看到政府可欺,知道暴亂持續才可以得到更多,甚至可以撤銷刑責,令他們更加不願止息,暴亂更難「斷尾」。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香港鎮暴要學英國,勿效「黃背心」。反修例風波的一發不可收拾,根源不在於警隊的鎮壓,而在於特區政府在壓力之下突然將修例暫緩撤回,將自己的工作和出發點全面否定,將自己的認受性完全粉碎,令支持者失望,令盟友心寒,令警隊無所適從。現在警隊絕對有足夠的能力鎮暴,關鍵是法庭必須配合,要加快審訊,加時審訊,甚至可設立暴亂法庭審訊,在6月前盡量完成更多的案件,將違法者送入牢獄,顯示政府的決心,這樣「黑暴」重來也不足為懼。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