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緯溫:中國式抗疫外交

2020-03-23
 
AAA

32111.jpg 

中國抗擊冠病疫情進入嚴防境外病例「倒灌」的新階段,這也讓中國能騰出更多資源,加大對境外疫情嚴峻的國家伸出援手,展開以輸出中國抗疫物資和經驗為主的一波「抗疫外交」。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周二的例行發佈會上亮出階段性「成績單」,指中國已向老撾、泰國,伊朗,韓國、日本,意大利,非盟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組織提供急需的醫療物資。

耿爽同時強調,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醫用防護服和口罩生產國,醫療防疫物資產能力正在快速恢復提升,為全球醫療及防疫物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支撐與保障。他說,中國在保證國內需求的同時,也對接國外商業採購需求,共同為全球抗疫做出貢獻。

不過,中國醫療用品和設備的產能優勢,本周又為中美多戰線糾紛再添一樁。鷹派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周一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訪問時稱,他正在為美國總統特朗普起草一份行政命令,要求將醫療供應鏈從中國等國轉回美國。

納瓦羅說:「大多數美國人不知道97%的抗生素從中國來到這個國家,80%藥物有效成分來自中國和印度」,「這項行政命令的本質是……將所有東西帶回家,這樣我們就不必擔心對外國的依賴。」

耿爽周二對此表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形成和發展於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不論以任何借口或方式,試圖人為切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甚至鼓噪「轉移」「脫鉤」,既不現實,也不明智。

他說:「疫情面前,說這種話簡直就是抓錯了葯,開錯了方,不但無法解決美國自身面臨的問題,反而會讓美國普通民眾受到更多的傷害。」

據報道,疫情前中國境內的口罩產能是每天2000萬個,佔全球供應量一半。疫情惡化後復工復產,中國加緊生產,每天口罩產量大幅提升至近1億2000個,為原先六倍,已成為包括美國在內,全球防疫難以繞開的供應方。

另一方面,中國近期得以高調施展抗疫外交,也是拜美國在疫情面前慢半拍的表現所賜。

面對連日疫情加劇、股市熔斷和輿論壓力,美國政府自顧不暇,只能勉強與中國打抹黑戰,猛攻病毒來源與中國抗疫之道等議題。此舉也等於讓出更多外交舞台給中國。

三國一天內向中國求援的消息,本周就被中國官媒高調報道。央視引述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當地時間3月15日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該國進入緊急狀態,並表示:「困難來臨之時,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歐盟,唯一會向塞爾維亞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國。」

歐洲疫情重災區西班牙以及東南亞的菲律賓,當天也向中國尋求技術及物資援助。西班牙外長岡薩雷斯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通電話時表示,西班牙面臨醫療物資短缺,希望中國提供醫療物資支持,同時也願舉行兩國醫療專家視頻會議,學習中國抗疫經驗。

菲律賓外長洛欽與王毅通電話時也表示,菲律賓正面臨醫療物資和設施短缺困難,希望中國伸出援手並積極考慮派遣醫療專家。

王毅的回應顯得慷慨,宣布已決定緊急提供西班牙一批醫療物資援助,並開放商業渠道供其進口急需的個人防護用品和醫療設備,考慮適時派出醫療專家組。對菲律賓,中國也已決定提供檢測試劑盒以及防護服等急需的醫療物資,並將積極協調派出醫療專家事宜。

通過抗疫外交,「一帶一路」倡議也被中國貼上「健康」的標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晚同意大利總理孔特通電話時表示,中國願同意大利一道為打造「健康絲綢之路」做出貢獻;相信通過此次攜手抗擊疫情,中意傳統友誼和互信將進一步加深,兩國全方位合作將迎來更廣闊前景。

美國領導力於疫情蔓延全球期間缺席,中國得以施展實力與累積國際好感度,在疫情結束後,國際外交格局會不會出現不同景象?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歷經三年的反覆折騰,冠病疫情留給了中國很多教訓。這些教訓既包括如何及時準確地研判疫情,建立有效的防控體系,更包括及時調整防疫措施,減少公眾對疫情的盲目恐懼,盡量避免過度防疫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于澤遠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