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強:政治攬炒毀香港 勿阻千億撐經濟

2020-04-17
劉業強
新界鄉議局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4-17 at 09.47.07.jpeg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香港經濟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不少企業面臨倒閉,打工仔被逼減薪、放無薪假,甚至被裁員,市面一片愁雲慘霧。在這個艱難時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動用逾1,375億元推出一系列「撐企業、保就業、紓民困」的支援措施。政府的「及時雨」,總算為百業蕭條的死寂市況,燃點一絲希望。

疫情爆發初期,政府已於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推出總值1,200億元的紓緩措施,以及第一輪300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向受影響的企業及市民提供援助,特別是因疫情而近乎停頓的航空業、旅遊業及零售業等。隨著疫情愈趨嚴重,政府採取更嚴厲的措施,包括訂立「限聚令」,禁止公眾地方有多於4人的羣組聚會;管制餐飲業營運、關閉酒吧、健身中心、美容院及各類公眾娛樂場所,令各行業都雪上加霜。

810億補貼出糧  史無前例

為免社會掀起大規模的裁員潮,特首迅速推出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動用過千億財政儲備,進一步為受影響的業界和市民提供協助。當中最受矚目的是810億元的「保就業」計劃,政府史無前例地向合資格僱主發放每月上限9,000元的工資補貼,為期半年,希望支援僱主,撐住企業,保住打工仔飯碗,預計有150萬名僱員受惠。疫境救市,刻不容緩,這場「及時雨」要來得快、來得闊。而是次防疫抗疫基金將於周五(18日)提交立法會財委會審議,儘快在議會通過撥款是民心所向,作為民意代表的立法會議員,切勿為謀取政治私利,惡意拉布,癱瘓議會運作,置市民的福祉於不顧。

濫權停擺內會  阻抗疫累民生

回首過去大半年,立法會不少會議都處於膠著狀態,尤其內務委員會,至今召開14次會議,但仍未選出正副主席。癱瘓近半年的內會無法正常運作,影響立法會履行《基本法》所規定的憲制責任,嚴重阻撓政府施政及抗疫工作。立法會亦因為內會的停擺,大量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法案無法及時審議。截至目前,有14條法案、89項附屬法例未能經由內會處理,受影響包括增加法定產假至14星期的《2019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落實一手樓空置稅的《2019年差餉(修訂)條例草案》、修訂強積金管理的《2019年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修訂)條例草案》、還有禁止侮辱國歌的《國歌條例草案》等。值得留意的是,距離今屆立法會任期結束尚餘3個月,倘若法案趕不及在今屆審議便告失效,所有工夫都會白費,最終受害的是廣大市民。

更遺憾是,因為反對派惡意拉布,癱瘓內會,令議會減少審議空間,現時政府提出多項防疫抗疫的附屬法例,也可能未能經內會進一步處理,特別是第二輪的千億抗疫基金因為疫情嚴峻而推得比較急,支援措施難免有不周全的地方,不少受影響的行業和市民成為「漏網之魚」,未被納入支援範疇,正正需要透過議會審議,補漏拾遺,令基金涵蓋更多行業,使多人受惠。

立法會的職能是制定法律、審批撥款和監察政府,反對派議員若繼續濫用職權,卑劣地為一己私利而阻撓議會運作,就是罔顧公眾利益,與民為敵。疫情已為本港經濟帶來近乎災難性的影響,不少家庭已陷入「手停口停」的窘境,在此生死存亡之際,各黨派應急市民所急,以大局為重,儘快通過撥款,把應急錢趕在6月中前交到市民手中,發揮「及時雨」的作用,亦發揮作為民選立法會議員的應有之義和應盡之責。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事先張揚的「立法會好聲音」音樂會,基於社會觀感「現時不宜舉行」而宣布取消。這是合適的決定,也證明社會輿論發揮了監督作用,但願部分心有不甘的議員捫心自問,代議士的本職和正業是甚麼?這不是說不可以公開獻藝,甚至藉演唱為公益籌款,但十幾名議員齊齊化身歌手明星,猶如藝員名伶,這稱「跨界」明顯是過了界,失了分寸也有損本份,何其不智!

    沙千山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