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財:理財教育需要多方合作加強

2020-04-20
華德財
會計從業員
 
AAA

6755.jpg

隨著生活日益電子化,年輕人面對的財政抉擇及誘惑也愈來愈多。由日常消費,以致借貸,甚至買賣股票等金融產品,都只需透過手機輕易按幾下即可辦到,以致不少年輕人入不敷支,故一直有社會人士批評,本港的理財教育遠遠追不上時代步伐。

都市人已手機作電子支付代替錢包已成為大趨勢,顧問公司Bain去年尾的調查發現,多個國家已都對手機的依賴重於錢包,這比率於韓國平均有接近九成人、內地則有逾八成、新加坡和印度也有七成,但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創研庫」去年尾的調查就發現本地年輕人普遍理財認知不足。根據調查訪問的近千名14至24歲青年,達38%沒有記錄開支明細的習慣,49%間中乃至經常入不敷支,主要以積蓄、打工解決,更有4%會以「卡冚卡」信用卡還款的高危方法應對。可惜目前理財教育仍非常規課程的必修科,計算利息、市場推廣手法及消費心態等理財知識,只透過數學、通識等其他學科滲入,沒有完整系統。政府除了應與更多有心機構合作推廣,長遠更要考慮於全港中、小學制定統一的相關課程。

其實作為公營機構的理財教育委員會,一直有與政府機構、金融界、教育界及社福團體合作,向公眾提供所需的金融理財知識。例如香港交易所三月時聯同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聖雅各福群會,合辦「個人理財大使計劃2019/20」,甄選出多間院校大專生,透過計劃學習籌辦及推廣以電子支付為題的理財教育項目,加深對本地金融市場的認識,更培訓他們成為「校內理財大使」,於校園內推廣正確理財。這種聯合學界、民間團體推廣理財的模式,尚有很大發展空間,除了目前推動的活動及體驗式教學,未來可加強聯繫金融界及教育界,推出更多進階課程。不少大專生也已開始接觸股票,但對有關金融知識、電子保安等都一知半解,理財教育委員會可籌辦更多理財金融知識的免費課程供年輕人修讀。

外國早有政府將理財教育融入教育制度,美國有不少州份就立法規定高中教金融知識,包括教育學生使用信用卡及理解信用報告的知識,授課教師都要接受相應培訓。面對日新月異的電子支付工具及金融產品,本港的理財教育亦要與時並進,使年輕一代對理財有充份認識,亦有助促進本港金融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