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沛健:大埔滘+馬屎洲-香港生態一日遊(一)

2020-05-04
梁沛健
埃克塞特大學地理系博士、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生態環境和林業學碩士
 
AAA

疫症期間很多人都喜歡郊遊,就讓我在這欄介紹一下香港生態遊。香港很多生態景點都是離市區不遠,如果早上出發的話可以到幾個景點,過一個充實的一天。我參加了一個認識本土植物和岩石地貌的生態遊,我們早上出發到離中文大學不遠的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香港很多的溪流都被人工化變成排水渠,大埔滘是香港碩果僅存的溪流生境(habitat)。我們由植物學博士帶領下學習蕨(fern)的生長特性。蕨是一種不開花,只通過孢子繁殖的原始植物。它們無處不在,我們一般都不熟悉蕨類是因為它們都不大起眼,長在接近地面而較幽暗處,隱藏於環境之中。它們靠孢籽繁殖,孢籽是非常細小的種子,隨風散落,所以其分佈非常廣泛。蕨亦是非常有趣的植物,例如伏石蕨,它有營養葉和孢籽葉。兩者分工合作,一個負責光合作用,另一個製造孢籽。

大埔滘是香港難得的綠樹林蔭,路面陡斜,往上走時確是有點兒費力。博士給我們介紹大埔滘的植物時如數家珍,又帶着植物圖鑒供我們在路上查閱。大埔滘的物種繁多,在小小的空間裏便有十多種類:分毛蕨、蘇鐵蕨、蛇皮蕨、海金沙等等,令人目不暇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伏石蕨,又名風不動。它會依附着石頭或樹幹攀爬生長。還有鐵線蕨,它的葉子對生的,而黑色的主幹就尤如鐵線。

走着走着,我們發現青苔用作繁殖的孢籽囊。大埔滘除了有蕨類,更加有裸子、被子植物 angiosperm 就是會開花的植物如雙子葉(dicot)和單子葉(monocot)。其實在郊野公園也有它們的蹤影,常見的有地念、毛念、假蘋婆、蛇泡勒、大葉合歡等。而最令人容易辨認的有猴耳環和石柑子。這次雖然無緣見到猴耳環的果實,但看過博士展示的圖片後,我們下次一定會認出那綠色圓形(橢圓體)中間通空的果實。而石柑子的特色是有子母葉,一厘米的子葉由十厘米母葉的生出來,十分有趣。考察途中,博士更表演用一片小小的葉子吹奏優美動人的音樂,令人嘖嘖稱奇!

212.png

青苔用作繁殖的孢籽囊

我們在三門仔膳後便開始下午的行程,乘快艇到馬屎洲。馬屎洲位於船灣淡水湖的南面,是一個連島沙洲,與鹽田仔相連。馬屎洲有像香腸的地質結構,這是由於風化了的節理(erosional cracking)受上方沉積岩(sedimentary rock)的壓力,令堅硬的砂岩沿著節理爆裂,從而形成有趣的形狀。基於陸路崎嶇異常,我們選擇了水路前往馬屎洲。快艇在水上飛馳,逆風行舟的我們像會被大風吹走似的。不消一會,我們就小心翼翼地上岸,進入那風化了的石灘,踏足這片特別的地域。導遊帶領我們沿著海岸線考察,根據石質地圖分析不同的地貌。有二億八千萬年歷史的馬屎洲是由沉積岩形成,是香港最古老的島嶼之一。沿粉砂岩(red sandstone)組成的海岸步行,一路怪石嶙峋。有些石塊看似穩穩當當,其實已被海浪侵蝕得十分脆弱,假若誤踏借力便會撲空倒地。

我們首先觀測的地貌是龍落水。龍落水是一道插進水裏的岩脈,尤如一頭巨龍鑽入水中,它是由差別侵蝕(abrasion)所造成的。砂岩(sandstones)和砂礫岩受到地底的熱力和壓力而變成石英岩(quartz),這些石英藏在其他岩石的裂縫中。由於石英的硬度較高,難以被海水侵蝕。當其他較軟的岩石磨光後便留下石英岩,這就是龍落水了。有些龍落水因受到地殼移動,被擠壓變得彎彎曲曲,可想像那股力量是有多強大。

WhatsApp Image 2020-05-04 at 09.49.16.jpeg

馬屎洲的龍落水

沿著淺灘前進,在猛烈的太陽光下的團員都露出倦意,有團員的鞋更破了個洞,我們不得不停下歇息一下。在這兒我們發現了紅樹海漆(mangrove)和露兜樹(Pandanus) ,露兜樹又名假菠蘿,果實長得像菠蘿,惹得團員們要嚐一嚐它。

最後,我們走到馬屎洲的最南端乘坐快艇回到三門仔。今次旅程給予我們寶貴的本土考察經驗,親身領略香港的自然美。平時有長假期香港人也喜歡走出香港到外地旅遊找美景拍攝,但是香港其實也有很多自然美景值得我們認識。家,從來也是令人心動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長遠來說,生態旅遊可以維持整個生物圈平衡和令到人類更文明。在這個疫症蔓延的時期不妨嘗試生態旅遊,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吧。

    梁沛健  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