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沛健:豐樂圍+南生圍-香港生態一日遊(三)

2020-07-16
梁沛健
埃克塞特大學地理系博士、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生態環境和林業學碩士
 
AAA

雖然夏天不是觀鳥的季節,但是在夏季也可以看到很多香港的留鳥。今次我參加的生態旅遊主題是考察鳥類和泥灘生態。我們先後到了新界西北的豐樂圍和南生圍。早上在九龍塘集合乘車到豐樂圍。豐樂圍又名大井圍,位於后海內灣批鄰香港濕地公園,也是米埔濕地的緩衝區。今天天氣非常酷熱,剛剛過了小暑,萬里無雲,太陽光直射到我們身上,感到非常灼熱。我們帶齊裝備去觀鳥。我借了一個小型望遠鏡和自備的觀鳥書。重重的望遠鏡掛在頸上十分辛苦,加上酷熱天氣警告,我們都汗流浹背。可是最辛苦的是我們的導遊盧sir,他攜著一部大型的單筒望遠鏡和腳架不怕艱苦地介紹我們周圍見到的雀鳥。每看見一隻鳥兒他都會翻查香港雀鳥圖鑒,讓我們看清楚那種鳥的特徵和習性。他的專業望遠鏡比我們的小型望遠鏡可以看到更遠和更清楚,真是一看便知龍與鳳。

雖然夏季沒有太多雀鳥來港,但是我們沿途認識了很多種類的雀鳥,有小秧雞,鸕鶿,大中小白鷺,黑領椋鳥,灰斑鳩,翠鳥等等,不能盡錄。濕地是雀鳥的天堂,依賴濕地生存的雀鳥主要有兩類,第一類常見的統稱為涉禽,牠們通常都有長腿站在濕地上和有長長的喙方便捕捉藏在泥灘裏的甲殼動物。最著名的涉禽就是黑臉琵鷺,是瀕危物種,在冬天差不多全球四分一的黑臉琵鷺會到香港過冬。另一類就是像鵝的游水雀鳥,有種類很多的鴨和鸊鷉。他們的腳掌都長有蹼,方便游水,和吃水中的浮游植物。

111.png

在望遠鏡下的鸕鶿

222.png

我們用的望遠鏡把遠方的雀鳥放大三十倍左右但都看得不太清楚,幸好導遊用他的專業單筒望遠鏡瞄準好雀鳥讓我們逐個辨認和觀賞。儘管天氣炎熱難擋但無損我們賞鳥的興致。我們徐徐地沿著福順街步行,兩邊都是魚塘,遠看更見到天水圍的大廈群。經過導遊的指導,我們很快學識怎樣找到雀鳥,他們大多數站在電線杆或高的地方。其中我們經過一道橋,橋下的河就是由濕地公園流出后海灣的。橋下有一大片泥灘,灘上長滿不同品種的紅樹,更有多隻小螃蟹居住在泥洞裡。很可惜我發現蘆葦叢旁的空地方置了魚網和一些捕魚工具,跟據導遊的話,在濕地公園的緩衝區範圍內捕魚是犯法的,希望漁農自然護理署加派人手巡邏早日把犯人繩之於法!

333.png

魚網和捕魚工具

我們在新元朗中心用膳後到南生圍繼續行程。南生圍其實是由多個魚塘組成的,兩邊被山貝河和錦田河包圍。在車上看見很多白鷺在河上的泥灘覓食。很快我們就到了南生圍路的盡頭,一步入就看見長得高大的桉樹,大概有二至四米高。周圍都綠樹成蔭,十分舒服。南生圍環境優美,小路兩旁都長滿高大的紅樹和蘆葦 所以成為很多電影的拍攝場地。導遊說香港有八種真紅樹,在馬來西亞,有些紅樹可以長到八米高。而周圍的蘆葦品種是芒草,可以長到兩米高。這些芒草每隔四年就會枯萎,所以需要人工整理把枯草除掉,令到嫩蘆葦生長供雀鳥棲息,這樣不但維持到生態平衡,枯了的蘆葦更可以用來做肥料。途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芒草的葉有系統地捲在一起,我想應該是風,昆蟲或者雀鳥的緣故吧。沿途我見到很多人拍照,有些更是專業的婚紗攝影。他們都以小橋流水作背景,拍出來的照片一定十分優雅自然。我們走到盡頭進入了一條小路,四圍是一些破屋跟著就是一道只能容立一人闊度的木碼頭橫水渡。在碼頭上我們看到一個老婆婆在划著小艇,接載著乘客來往山貝河。眼前的情境就像中國的水鄉,給人一種回到古代,寧靜舒適的感覺。

早幾年前南生圍發生離奇大火,很多芒草和樹都燒焦了。 有人懷疑是否發展商想先破壞後發展呢?  其實南生圍這個生態價值這麼豐富的地方為私人擁有是否合適呢? 早前有專家建議可以以換地方案把南生圍劃為保護區或郊野公園, 然後把現存生態價值比較低的郊野公園邊陲或新填海的土地換給發展商。 發展商並沒有損失土地, 而香港人可以繼續享用這個自然寶庫, 這無礙是一個雙贏的方案。 

我們之後到了南生圍一間農場吃新鮮的山水豆腐花, 這是真正的香港原味道。我們一邊吃豆腐花一邊討論時事。我們討論最近濕地公園旁有大型新樓盤落成,天水圍的人口會大大增加,對南生圍的環境造成壓力。 我們的結論是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一定要取得平衡, 否則我們下一代就不會享受到香港美麗的自然風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長遠來說,生態旅遊可以維持整個生物圈平衡和令到人類更文明。在這個疫症蔓延的時期不妨嘗試生態旅遊,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吧。

    梁沛健  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