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復:台灣中醫貢獻多 香港中醫需要更多資源挹注

2020-05-06
許復
資深媒體人
 
AAA

331ba6ed-ea0f-4e73-86ab-0b6cc22fbb3f.jpg

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肆虐,全球醫界都在竭盡全力施展各自神通,當中也包括開發疫苗、新藥及檢測方法,與病毒帶來的死神競賽。寶島台灣被國際普遍認可是抗疫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其中,台灣中醫界於抗疫戰表現活躍,由社區預防層面,以致治療、藥物研發等都有參與,他們的經驗,也值得香港方面反思本港中醫的定位。

中醫一向有很強的防疫意識,視新冠肺炎為「疫毒」範疇,故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就配合政府防疫,開辦了中醫院所感染管控標準研習會,又向衛生局推薦讓中醫診所參與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診療,為隔離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此外,台灣的中醫團隊,在疫情中的科研上也有所建樹,其中嘉義長庚醫院的中醫團隊,近日就發現台灣本土茶葉中,有一種特殊萃取物質,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增生,研究結果獲國際醫學病毒雜誌刊登。

台灣的中醫加速發展,源自其獨立及清楚定位。台灣行政院去年通過「中醫藥發展法」,包括每五年訂定中醫藥發展計畫、獎勵種植中藥,又設置中醫藥研究基金,提升實證醫學研發成果轉化成中醫藥發展應用,並強化中醫藥在全民健康照護的功能及角色,使台灣中醫於今次疫症也能扮演預防醫學、居家醫療的角色,並有條件作更多中醫藥物研發。

反觀,香港中醫發展起步已約二十年,卻一直定位模糊,不少中醫更不滿於治療、防疫及研發上受制於西醫。例如現時中醫教研中心由醫管局管理,要依照西醫研發及治療標準,包括針灸要獨立消毒穴位;而中醫的藥物研發,亦要與西醫的治療方法作比對,費時失事,也有違中醫常規。在香港,中醫長期被視為西醫的附屬,亦使市民求診傾向選擇西醫。政府統計處2017年底的統計調查顯示,港人選擇向中醫和西醫求診的人數比例約為1:9。

中西醫合作是世界潮流,以中醫調理病人抵抗力及預防疾病,利用西方醫療設備治療急症及複雜疾病,除了華人外,也有越來越多的各國人士樂於接受中西醫的合併養生或治療。

香港已於2018年成立中醫藥處及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加上中大、港大、浸大均有獲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的中醫學位課程,如今絕對有條件仿效台灣,給予中醫獨立地位。

正如筆者過去的文章提及,香港西醫於市場「供不應求」,政府應強化中醫業界角色,以作疏導,日後也能於疫情防控及治療上大展拳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