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信》「治病必求於本」─ 從中醫角度認識治療糖尿病

2023-12-28
 
AAA

 

photo_0412_0.jpg

不少中醫健康資訊普遍把糖尿病歸類為傳統中醫「消渴病」的範疇,患者多是消瘦、疲乏、常口渴多飲等主要特徵的臨床症狀,而當中可能包含了現代醫學中甲亢等內分泌病症。

從中醫的角度,糖尿病是否可以作為一個「病」,也是值得商榷的。糖尿病實際上只表示血糖升高的一種「症狀」,從西醫的角度糖尿病分為Ⅰ型、Ⅱ型、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妊娠糖尿等多種不同類型,而它們的發病原因和機理確是不同且未能明確的。由於西醫於治療上多以控制血糖為主,因此才將「血糖升高」的都歸屬為「糖尿病」。

古時多從「氣陰兩虛」角度治療「消渴」的古方,如朱丹溪的消渴方、楊士瀛的玉泉丸、葉天士的玉泉散等,但僅是針對某一類的糖尿病患者,卻不能一概通治所有糖尿病患者。中醫學強調整體觀,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通過「經絡」的聯繫,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無論在病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是密切聯繫。因此中醫師會全面綜合地按不同患者的身體狀況,以統一性和完整性來診斷導致糖尿病的原因,以及評估糖尿病所引起的各種健康風險,在不同階段提供合適的治療予患者。糖尿病的危害往往不只在於高血糖本身(除非極高導致酮酸中毒),而是其所導致的併發症如糖尿腎病、心腦血管病變等。中醫往往需要考慮運用補腎、補氣、疏肝、平肝、祛濕、排濁、活血等不同方法去延緩併發症的出現及惡化。舉一些臨床上的例子,譬如有些患者肥胖、飲食不節、食量過大,他們比較適合用苦寒清熱破瘀的方法來治理;有些患者體型瘦削,食量不多,但血糖值經常處於高水平,甚至乎空腹時會比餐後更高,那中醫會按患者臨床情況,以調肝補腎的方法來調節狀況。而且,我們在臨床上不難發現,有些患者其實有其他因素如失眠、壓力、疼痛、便秘等,令整體身體機能失調而導致血糖升高的情況出現。如果我們不去探求血糖升高的原因,一概而論以「糖尿病」診斷而作「辨証分型」治療,或只期望尋找「降糖」中藥和「神方」,就顯然是緣木求魚,很多時候便會弄巧反拙。

Photo 2.jpeg
中醫治療以整體觀辨證論治,治病求於本 。(醫管局圖片)

在中醫學而言,如果真的希望能做到「治本」,往往需要探究血糖升高背後的原因以提供治療,而非直接使用坊間普遍的「降糖中藥」。對於其他疾病如感冒、腸胃不適、頭暈目眩等,中醫在疾病分類和診斷方法卻與西醫有所不同,往往會多著重因時、因地、因人因素而作出處理。正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特徵和生活規律有所區別,中醫少有按照西醫的病理學名而進行配對治療,反之我們需按照病人的臨床狀況辨證論治,不時調節治療方案,遵循傳統中醫學「整體觀念」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

撰文:工聯會工人醫療所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北區)註冊中醫師陳文瀚

 

Photo 1.jpeg
工聯會工人醫療所-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北區) 設立於2008年,在區內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內科、針灸及骨傷推拿科)和非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天灸、普通門診及專家門診等)。(醫管局圖片)

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診所)是由醫管局、非政府機構和本地設有中醫學位課程的大學以三方協作模式營運。中醫診所的各級中醫師持續參與不同臨床培訓,其中包括到內地甲級中醫院深造。工聯會工人醫療所-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北區) 設立於2008年,在區內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內科、針灸及骨傷推拿科)和非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天灸、普通門診及專家門診等)。 

77e161c0012a251cc74b2012317ea98a.jp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