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智能機場助港展翅翱翔

2020-05-07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332.jpg

去年9月,國際機場協會(ACI)發布2018年全球機場在客運、貨運和航班起降量的報告,當中特別點名讚揚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LAX),指它近年來表現顯著進步,其貨運量由前年的13位,攀升3級至去年的第十位;客運也由第五升上第四位。它能夠交出這樣亮麗的成績,全因為推行全面機場現代化所致。

自2010年起,LAX便分三期推行「LAX發展計劃」,預計2028年完成,耗資達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其中地理資訊系統(GIS)便扮演骨幹的角色,連繫不同網絡。

目前,LAX仍有過百項工程同步進行,如提升客運大樓、輕鐵接駁機場的交通樞紐,以及穿梭不同客運大樓的自動化列車。為免工程影響繁忙的日常運作,有關當局一早決定把機場所有事情都放在一個結合文件管理系統的綜合GIS平台,內有50萬份文件和施工的各項詳情,管理人員只需要按下地圖標示,便能全盤掌握情況,包括工程位置、內容、圖則和進度,同時也能控制工程成本、協調各個工程進度。

當局更進一步透過GIS的3D功能,以「數碼分身」模擬工程可能帶給旅客的影響,當中便包括了多個場景如售票櫃台、行人通道和行李提取區等,可令機場運作更加暢順。

香港國際機場近年也致力智能化,利用不同的創新科技,推出多項自動化和自助服務,以進一步提升運作效率,所以能夠蟬聯全球貨運量冠軍。我作為港人又是經常外遊的旅客,也親身感受到機場運作的快捷和可靠。相信疫情過後,憑著持續的創新和努力,我們的機場可以更盡善盡美,並能在劇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中翱翔萬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