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華為能否扛住美國窮追猛打?

2020-05-18
 
AAA

567.jpg

在將華為公司列入受制裁的「實體清單」一年後,美國對這家中國高科技公司的打壓再度升級。華為能否扛得住美國新一輪打擊,又成了輿論關注的熱點。

根據美國商務部上周五發佈的公告,即使某些芯片不是美國公司開發設計,但只要外國公司使用了美國芯片製造設備,就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能向華為及其附屬公司提供芯片。這意味着,任何利用美國軟件工具和美國技術給華為或其下屬公司提供支持和服務的公司,都須事先獲得美國政府批准。

美國新的制裁措施顯然是要切斷華為在全球的芯片供應,包括阻止華為從其供貨大戶台積電獲得芯片。有分析認為,這將是美國對華為的「終極制裁」。

去年5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禁止美國公司使用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電信設備,華為被列入受制裁的「實體清單」。輿論當時將此稱為華為的「至暗時刻」,對華為的前景感到悲觀。華為被迫提前啟動各種「備胎」。

一年來,華為在中國境外的業務如手機銷量,確實受到不小的影響,但華為在5G市場的訂單在全球依然名列前茅,其業務在中國大陸地區更是爆發式增長。華為2019年財報顯示,華為去年營收同比仍增長了19.1%。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去年底表示,2020年對華為來說將是最艱難的一年,華為(元器件)儲備快用完了,這將是全面檢查華為供應鏈連續性能否發揮作用的重要一年,「活下去」是華為今年的第一目標。

如今美國打壓升級,讓華為「活下去」的目標又暗淡了不少。但華為是否真的就「活不下去」了?恐怕未必。

美國在宣布新一輪打壓華為措施的同時,又第六次延長允許美企與華為做生意的「豁免」期限,而且對華為新的制裁方案即使出台,也還有120天的緩衝期。美國這麼做當然不是對華為仁慈,而是要減輕美國有關公司因打壓華為而付出的代價。

就在美國宣布打壓華為的新措施當天,美國高通、美光、英特爾等芯片科技公司股價應聲下跌。也就是說,美國封殺華為的全球芯片供應鏈,本來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賠本買賣。

同時,美國升級對華為的制裁,本身也說明過去一年的制裁沒有達到目標,只能不惜代價繼續打下去。但是,即使美國新的制裁措施全部落地,華為也未必全線潰敗,一蹶不振。

這是因為華為不僅自身技術力量雄厚,更有中國政府和中國市場的支撐。表面上看,美國動用國家力量對華為窮追猛打,雙方實力似乎很不對等。但明眼人都知道,美國打壓華為,其實就是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目的是遏制中國崛起,必然引起中國政府和社會的反彈。

中國官方已多次表示,不會坐視美國打壓華為等中國公司,官媒也透露,高通、蘋果以及波音等美國公司可能受到中方的報復。這顯然並非恫嚇之言。中國官方深知,華為會不會被美國壓垮,與中國政府的形象和能力直接相關。華為在中國國內的商業對手也清楚,如果華為倒下,它們都可能是下一個華為。

因此,美國與華為之戰,其實就是中美兩國的博弈。中國必然會利用其強大的資源調動能力,力撐華為不倒。

2018年美國重手打擊中國中興公司後,中國就開始加速準備在芯片等高科技產業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在過去兩年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國公司在集成電路、存儲芯片、操作系統和生態等技術領域都取得突破,受制於人的情況大有改觀。比如,今年1月,中芯國際14納米芯片實現了量產,預計今年內還可實現七納米芯片的量產。

當然,中國與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差距不是短期內就能補齊的。今後一個時期,華為等中國公司註定還要經歷諸多艱難和挑戰。同時,美國不遺餘力地打壓華為,也會讓中美關係以及中國和美國西方盟友的關係出現更多麻煩,但對華為以及中國來說,這些都是躲不開的現實。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