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回憶台灣「客家文學之父」鍾肇政

2020-05-22
林文映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理事
 
AAA

IMG_6114.JPG

台灣文壇巨匠鍾肇政溘然辭世,享年96歲,兩岸三地近日都有報道。他的Facebook 日前已由家人放上辭世前最後一張會客照片,訪客是台灣文學史教授張良澤。

鍾老的兒媳婦蔣絜安說,公公在睡夢中安詳辭世的。筆者與她結識多年,記得初次見面是在2014年8月,我們各自從香港、台北飛赴日本東京明治大學參加「客家與多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而結識。她的論文題目是「鍾肇政與台灣客家發展」。印象較為深刻的是,她在會場上展示了一幅她親手製作的鍾肇政的巨幅馬賽克拼布肖像。會後了解才知道,鍾老這幅像由2萬多片一公分平方小布片構成,絕對耗時耗力,亦展示了客家媳婦的心靈手巧。

IMG_6065.JPGIMG_6112.PNG

2015年9月,筆者赴桃園出席「客家國際學術研討會」。雖然讀過他的多部小說,見面卻是第一次。我們全程都用客家話交談,這種體驗縱算在大大小小以客家為主題的研討會上,都「買少見少」了。

出生於1925年的鍾肇政,整個青少年時期都是在日治時期的台灣度過。他畢業於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曾就讀台灣大學但中途輟學。非常難得的是,從小受日文教育的鍾肇政,是同代作家中轉換語言最快的。1949年以後,他開始用優美的中文創作。

IMG_6075.JPG

IMG_6071.JPG

鍾肇政是台灣文學的大山,是帶動台灣戰後文學的重要旗手。無論是在大陸、香港還有海外,整整一代的華文讀者透過閱讀鍾肇政的作品認識台灣。在鍾老超過兩千萬字的作品中,最值得稱頌的當屬「濁流三部曲」以及「台灣人三部曲」,極具文學與歷史價值。

IMG_6113.JPG

1960年,鍾老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膾炙人口,1989年被拍成同名電影上映。一首「魯冰花」主題歌勾起了兩岸幾代人的回憶與情感。1991年,歌手甄妮在央視春晚翻唱該主題曲,因此風靡大陸,現今仍有許多人都能哼上一段。以筆者所見,近日有許多大陸網友在微博放上電影「魯冰花」劇照及歌曲,小說結尾文句緬懷大師。歌詞「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不少網民留言「聽一次哭一次」。

鍾老的影響不限於華人圈,在日本亦有眾多粉絲。2018年,筆者應邀參加日本國立民族博物館舉辦的「客家族群和全球現象國際研討會」及「客家文學與客家文化演講會」,還獲贈鍾肇政著的《 歌德激情書》譯本《ゲーテ激情の書》。

IMG_6102.JPG

鍾老傾畢生之力寫作,成就22部長篇小說、9本短篇小說集,奠定了自己在台灣文壇的地位,與同年出生,同跨日治及戰後兩個世代的另一巨匠葉石濤相互輝映,史稱「北鍾南葉」。鍾老駕鶴西歸當晚,客家委員會在fb專頁發文悼念,稱其為「台灣創作力最旺盛的文學家」。

譽為「客家文學之父」,是鍾老令人高山仰止的另一成就。他一生獲文學獎無數,包括台灣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總統文化獎百合獎等,其中許多作品以客家原住民為題材。作為客家大老,他不遺餘力保存客家語言,傳承客家族群硬頸精神。

IMG_6059.JPG

IMG_6058.JPG

筆者研究客家文化逾二十年,鍾老有一句話令筆者至今仍在思考。他說,「客家話消失,客家人就消失了。」客委會前主委李永得亦認為,這句話喚醒台灣人民再度對客家族群的重視。在客家文化上,鍾肇政是客家意識極為強烈的文學家。他積極參與客家運動,以其號召力把客家文化深耕細作,以其筆為客家族群發聲。

IMG_6072.JPG

台灣能夠成為世界上唯一有完整客家政策的地區,鍾肇政先生功不可沒。他在為客家族群的尊嚴光榮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推動了族群融合,使得在不同歷史時期來到台灣的各個族群能夠彼此尊重,和睦共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客家習俗也是「與時俱進」,根據沙頭角《吳氏族譜》記載,該宗族先民是從清朝康熙年間從梅州大埔遷居羅浮山畔的博羅,後輩再遷徙至沙頭角。他們把大埔原鄉的鯉魚燈變成面向海洋的沙頭角「魚燈舞」,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港深沿線的客家人「耕漁而外,不廢弦歌」,傳統的客家山歌自然洋溢「山風海韻」,歌詞也就有了濃厚的海洋氣息。

    林文映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