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林:正視「不治之症」政府應擴大《藥物名冊》

2020-05-26
徐如林
公共事務顧問
 
AAA

ILLL1.jpg

新冠肺炎一疫下,社交網站上資訊總離不開防疫知識。數周前,筆者讀到紅斑狼瘡症患者的故事,發現自2004年起每年的5月10日都被定為「世界紅斑狼瘡日」。然而,事隔10多年,不禁反問,政府與社會對「不治之症」的紅斑狼瘡症病患的關注有所提高嗎? 翻看不少病患的剖白,公眾對他們仍存有誤解及歧視,他們更因財政問題,未能服用成效較佳的生物製劑。筆者認為,政府除了需要加倍力度,教育公眾對不同慢性及罕見疾病的了解外,更應重視病患權益,擴大《藥物名冊》,減少病人的藥費負擔,讓紅斑狼瘡症患者也能得到適切治療。

社會誤解多 影響患者社交

相信大部分人對於紅斑狼瘡症了解也不多,或因有某些女明星患上此病,而略有耳聞。患者的臉部或其他部位的皮膚都會出現紅斑及紅腫,時常被人誤會是傳染性皮膚病,不敢親近。經了解後才發現,這個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病,患者絕大多數都是女性,患者發病是源於體內會製造不正常的抗體,自我攻打體內其他器官,每次病發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煎熬。

說這病是「不治之症」,絕無嚇唬的成份。由發病一刻,病人就注定沒有康復的終點,他們一般需要到醫院接受類固醇等較傳統的治療,但帶來女生最忌諱的副作用,包括會導致全身水腫、「月亮面」及器官受損等;由於免疫系統較弱,他們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也較常人高。

生物製劑副作用少 惟費用昂貴患者被逼停藥

然而,現時疫情仍未穩定,這群病人更擔心進出醫院,加上公立醫院部份的非緊急服務也未必完全投入運作,他們要覆診及取藥也有困難。即使現時坊間使用生物製劑,可減少治療引發的副作用及方便他們在家自行注射,惟每個月的費用動輒近萬元,不少患者因未能負責昂貴金額,而未能得到更有效的治療,被逼停藥。

以病人福祉為本 政府應資助藥費、加強教育

誠然,政府在決定是否將某些藥物納入藥物名冊,需要顧及整體的成本效益。但若病人因財政問題,失去使用更有效藥物治療的權利,而導致更多影響身體機能的副作用出現,將他們福祉置之不理,政府部門亦有責任。筆者認為,政府應該進一步正視如紅斑狼瘡症患者或其他長期病患的用藥需要,檢視現時藥物名冊制度,為有需要病患提供用藥資助。

另外,也要破解社會對紅斑狼瘡症的誤解與迷思,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接納患者。還記得當年有關愛滋病與子宮頸癌等膾炙人口的電視廣告,如政府可多製作公眾宣傳短片,講解紅斑狼瘡症的資料,相信更能讓這個群體的病患融入社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