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家雄《路》家

2020-06-14
岑家雄
資深註冊社工
 
AAA

family1.jpg

雙親節到臨,除了讓大家盡孝外,也當思考—下父母在家庭教化的角色。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成功的。孩子們不斷長大,毫無困難地適應了家庭環境。他們早在少年時代就被納入到對共同生活所應盡的義務中,對此他們也自願接受。

人們可能常常看到,那些自己幾乎還走不太穩的孩子,卻已經在照顧比自己更小的弟妹了,從很小就已經在接替父母的某些工作了。家庭親情就是這樣自發產生的,可以說是崇高的。

為了養家糊口,中國人不得已才到遠方旅行,但他的心總是牽掛著自己的家庭和故鄉。一旦掙到錢後,他便毫不耽擱地頻頻花錢買各種禮物寄回家。最後,當他攢夠了養家的錢,便返回家鄉,不管他去的是南洋群島還是加利福尼亞,結果都一樣。如果他在活著時未能回家,那麼他至少會做好安排,讓自己的遺體在故鄉土地上得到一片小小的墓地。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單位,又是最微小的社會單位。正因為這樣,無論你自己的家庭怎麼重要,它也不能無限地膨脹。如果某個家庭蓋過了社群,就使得社群裏的其他姓氏,乃至整個社會,都成為「家奴」;進一步說,如果某個家庭蓋過了國家,則國家就淪為「家天下」,就成了專制主義的代名詞。更進一步說,我們就此所付出的心力,還不光要維持人際之間的和諧,包括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和諧,還要讓我們的家庭,去協同其他的社會群體,一起維持它們之間的和諧,即使在家庭這個最小的社會單位,也必須具備「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道心,也必須培育「廓然大公」的德性。

公曰:「何謂賢人?」孔子曰:「所謂賢人者,德不逾閑,行中規繩,言足以法於天下而不傷於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傷於本。富則天下無宛財,施則天下不病貧。此則賢者也。」(《孔子家語》)先賢提醒的是一種家和社會的平衡,社會所希望達到的「和諧」,是要建立在社會成員的誠心「互饋」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