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北京敗給三文魚?

2020-06-15
 
AAA

s.jpg

連續56天「零新增」的記錄本月11日被打破後,北京在四天內已新增51個確診的本土冠病病例,而且都與一個名叫新發地的批發市場有關聯。

對新發地市場感染群的調查啟動後,一條關於「進口三文魚切割案板檢測出冠病病毒」的消息引發輿論嘩然。

據《新京報》報道,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受訪時提到,有關部門對市場的抽檢中,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病毒。這則新聞頓時讓輿論聚焦進口三文魚,有自媒體爆料,一家智利三文魚供應商3月發現員工確診,暗示有感染冠病的海外工人在捕撈、加工、運輸過程中,把病毒傳給三文魚,通過跨國冷鏈實現「萬里投毒」。

北京各大商超隨後連夜下架三文魚產品,很多其他城市也紛紛跟進。社交媒體上網民「談魚色變」,還有日料店趕緊出來澄清,自家的三文魚是貨真價實的國產虹鱒魚。三文魚是「元兇」的說法甚至傳到新加坡,同事的母親前天告訴她,新加坡的安娣之間在相互提醒,不要買三文魚,因為「三文魚會傳染冠病」。

不過,從昨天開始,中國輿論出現了為三文魚喊冤的聲音。一些專家出面幫三文魚「平反」稱,感染病毒和沾染病毒是兩回事,海鮮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非常低,而且魚類把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有中國網民則用更加直白的邏輯反嗆:「三文魚連肺都沒有,怎麼感染肺炎?」

三文魚到底是造成北京這輪疫情的「罪魁禍首」,還是無辜「躺槍」,還是要留給科學家來回答。不過,回過頭看,把三文魚推上風口浪尖的那則報道,其實也並未指明三文魚是「元兇」,只是冠病疫情發生半年多,溯源問題始終沒有答案,大家對任何可能回答這些疑問的消息都格外敏感,更何況三文魚又是常見的食材。

渴望弄清楚病毒源頭、傳播途徑的迫切感,也在本土疫情捲土重來造成的社會心理陰影下被放大。中國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本土病例已很少見,但中國會不會發生第二波疫情反彈,一直就像一把懸着的劍。

北京出現聚集性本土疫情,也讓很多人既意外又震驚。北京一直嚴防死守,防控措施可以說是湖北以外最嚴格的,直到本月6日才把疫情應急響應下調到三級。境外疫情蔓延後,所有入京的國際航班全部都得「繞道」再「折回」北京,可以說全國各地為北京築起了防止境外輸入的防線。

可滴水不漏的防控下,北京居然「失守」了,更讓人不安的是,本輪疫情乍看之下與去年底至今年1月初武漢的情況,有很多相似之處。武漢疫情暴發初期,當地的華南海鮮市場是最受矚目的感染群,此次北京的聚集性疫情,同樣發生在一個批發市場內,無論是巧合還是必然,都喚醒了人們對武漢疫情的記憶。

從官方過去兩天通報的病例情況看,有確診者本月4日就出現打噴嚏、流鼻涕、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但沒有就醫,直到12日的疫情溯源採樣檢測才被確診。這也意味着首個病例確診前,疫情可能已經在新發地市場甚至更大範圍內傳播,引發武漢疫情在北京重演的擔憂。過去兩天,好幾個在外地的朋友也給我發來信息,提醒我在北京要注意安全。

針對疫情給社會心理帶來的衝擊,官媒人民網發表評論安撫民心稱:「現在百鍊成鋼的北京,和半年前對新冠病毒懵然無知的武漢,完全不具備可比性。因局部聚集性病例導致全城爆發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面對疫情形勢突變,北京已緊急關閉新發地市場,在市場所屬的丰台區實施「戰時」管理,並對近期前往過新發地市場的人員進行大規模排查。

前晚回家時,已經很多天不測體溫的小區保安攔住我,認真量了我的體溫,還要求我出示小區出入證才肯放行。走到電梯口發現,物業張貼了新的通告,請5月30日至6月12日去過新發地市場的居民,主動聯繫社區。就在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小區物業管理人員給我打來電話,詢問我近期是否去過新發地市場。

進入非常時期,北京顯然已重啟群防群控模式。經過上一輪的疫情洗禮,中國在檢測能力、追蹤和防控機制上積累了很多經驗,此次能否抵擋得住第二波疫情,將是官方面對的又一場考驗,希望武漢疫情在北京重演的擔憂是多餘的。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歷經三年的反覆折騰,冠病疫情留給了中國很多教訓。這些教訓既包括如何及時準確地研判疫情,建立有效的防控體系,更包括及時調整防疫措施,減少公眾對疫情的盲目恐懼,盡量避免過度防疫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于澤遠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