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為何中美都有「文化大革命」之虞

2020-07-13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7-13 at 13.22.00 (1).jpeg

1966年5月,毛澤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藉此確保其權威地位,並動員群眾清理精英和知識分子階層中「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分子,重振和純潔共產黨人賴以成功的革命精神。

為實現所謂的社會平等,那些被稱為「紅衛兵」的激進年輕人,奉命破除「四舊」,即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和舊習慣。這導致眾多知識分子受到迫害,無數歷史和文化遺迹及文物被毀,包括寺廟、教堂、書籍和繪畫等等。

這場十年浩劫,在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結束之時,已嚴重破壞了中國社會關係和政治體系,成千上萬的人被慘遭折磨致死。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半個世紀的今天,人們又不得不承認無論是中國政治發展狀況,還是美國的公共話語情況,都出現了與「文化大革命」的某些驚人相似之處。在中美兩大經濟體在貿易、香港、意識形態和南海等一系列問題上走向對抗和衝突之時,情況更是如此。

在中國,對重回「文化大革命」老路的擔憂無時不在,尤其是擔憂官方宣傳機器在努力營造的對習近平的個人崇拜,使不少人聯想到了毛澤東被神話的那個年代。其實,習近平本人也是那場浩劫的受害者。

WhatsApp Image 2020-07-13 at 13.22.00 (1).jpeg

而在美國,特朗普總統及保守媒體已公開對一些跡象開火。在他們看來,一場文化大革命也有席捲全美之勢。

據美國媒體報道,在拉什莫爾山獨立日慶祝活動時,特朗普警告稱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已威脅到了美國政治體系的基礎。「毫無疑問,這場左翼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就是抹滅美國革命。」

據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極力保護那些與奴隸制和殖民主義相關的國家紀念碑和雕像,並譴責「暴徒們」試圖推倒它們。

特朗普說,「我們的國家正經歷一場無情的運動,一場試圖抹去我們的歷史、詆毀我們的英雄、摧毀我們的價值觀及毒害我們的孩子的運動。那些憤怒的暴徒試圖推倒我們開國者的雕像,毀壞我們最神聖的紀念館,並在全國各地實施暴力犯罪活動。」

美國主流媒體稱,特朗普進行的是一場悲觀及分裂性的演講,並指責他為了點燃忠實支持者的熱情,不惜試圖分裂國家。在距11月大選還有四個月之時,由於其對肆虐的新冠疫情控制不力,特朗普的選情開始告急。

5月25日,黑人男子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被白人警察跪頸近9分鐘後死亡。這激起了數百萬美國人走上街頭,反對警察暴行和種族不平等。

一些中國觀察人士認為,雖然為了政治利益,特朗普煽動種族主義和文化戰爭,但他關於美國處於文化大革命的斷言,並非牽強附會的競選辭令。

最新一期《亞洲周刊》的封面文章,介紹了席捲歐美的「文化大革命」。文章及配發的評論指出,美國對系統性歧視的清算運動已擴展到了英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在英國,丘吉爾的雕像被毀壞;而在德國,首任總理俾斯麥的雕像也被噴紅漆。《亞洲周刊》是香港一份很有影響力的新聞類周刊。

然而,這場清算並不局限於與奴隸制或殖民主義有關的歷史人物,而是針對西方國家的社會不平等現象。其實,這是在向現行體制宣戰。反體制、反精英及反警察的情緒是顯而易見的。

出於對這場運動狂熱的擔憂,很多企業和機構都不得不關注政治正確的必要性,並先行採取措施,避免成為被攻擊的靶子。不少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如歐萊雅、聯合利華和強生等,已宣布將在亞洲市場停止銷售美白乳液,或者從產品說明中刪除「美白」等字眼。

這場運動還鼓舞了一些極端組織,包括反法西斯組織安提法(Antifa)、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組織以及極右翼組織布加洛男孩(Boogaloo)等。

但需要指出的是,和平抗議者人數遠遠大於那些心懷不軌的暴力示威者,而且在歐美大部分地區,抗議活動的勢頭已有所減弱。

《亞洲周刊》認為,極端組織的興起以及民眾對現體制的憤怒,引發了社會和政治規範是否會被推倒重來、以及是否產生更多部落主義的問題。

而在中國,當局並不允許公開討論「文化大革命」。政府對此早有定性,稱其為「一場浩劫」,並表示不允許其再次發生。

在中國共產黨加強對社會全面領導和控制之時,官員都保持高度警惕,謹防將今天之中國與毛澤東時代相提並論。據報道,敢於直言的清華大學法學教授許章潤7月6日警方帶走。許章潤2018年首次引起公眾關注,是因為他的那篇抨擊修改憲法的文章。那次修憲廢除了對主席任期的限制,意味着習近平可以終身執政。此後,他又撰寫了一系列文章,批評中國領導人,表達了對開歷史倒車的擔憂。

許章潤是為數不多敢於直言的學者之一,他的文章反映了時下中國知識分子的強烈感情和意見。他們沒有忘記「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經歷,更不會忘記。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