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禁堂食的教訓

2020-07-31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7-31 at 18.18.38.jpeg

作者:簡永哲 

全日禁堂食風波最近成為社會焦點之一,政府的措施朝令夕改,沒有顧及無室內固定工作間的打工仔苦況,導致他們要在戶外除口罩迫在一起「遍地開餐」。同樣地,疫情下多區海濱長廊及緩跑徑仍有人如常跑步,且除口罩者居多,部分緩跑徑狹窄,來回線貼近,或有一定風險;如出現「跑步群組」,按政府思維,是否也會立即禁止街跑?凡出事即一刀切全禁,當然是最安全的做法,而跑步亦不同吃飯,並非必須,反對聲音一定少很多。不過,禁堂食一役說明一個道理,推行一項措施,達到目的之外更重要是擬定合適配套,先盡量減少受影響人數,同時想出替代方法。倘當局事先訂立完整策略,讓公眾看到官員是深思熟慮,非「離地」指揮,始能服眾,市民願意配合,抗疫才會成功。

前一輪疫情爆發時,部分連鎖快餐店如麥當勞及大家樂,自行實施晚上禁堂食,批評聲音不多,但當時傳媒及關注弱勢組織已指出,「麥難民」頓失留宿之地,雨天的話情況更差。4月初行會成員陳智思提過政府有機會全面禁止食肆堂食;至7月中政府終實施晚上禁堂食,惹來「病毒識揀時間出現」之質疑,專家亦有建議不如一刀切全日禁堂食,食衛局局長陳肇始亦明言有可能,最終亦「兌現」了。

全面堂食不可能以「政府要果斷推行」作為諸多甩漏的藉口,由3月到7月,政府官員理應有充足時間準備當真正實施時,坊間有何反應、甚麼人最受影響,但結果一丁點配套也沒有,只拋下一句「強烈呼籲僱主准員工WFH」,然後措施以災難性收場。不是甚麼馬後炮,最起碼在構思此規定時,IQ160的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在行會開會,有沒有提供全港地盤工及職業司機大約數字,作為官員們參考?抑或完全無估算過受影響人數?還是認為疫情下政府做甚麼市民也要接受及體諒?

假如有「跑步群組」政府就一刀切全港禁街跑?

按政府官員們的思維邏輯,如果稍後出現確診「跑步群組」,一刀切禁止市民落街跑步似乎是理所當然。近年越來越多人晚上落街「跑番轉」,海濱長廊、緩跑徑人頭湧湧,街跑也成為熱潮,出現不少業餘跑友會,並定期有集體跑步活動。現時政府沒禁止市民室外跑步,但理論上需要戴口罩,然而不少街跑者均「偷雞」除下口罩,當然在室外,只要保持一定距離,風險一定比在室內除罩食飯低。

事實上,街跑與食飯有根本分別,政府如果全天候禁街跑,爭議應不會很大,但如果政府仍然「離地」操作,沒有全盤計劃,隨時又會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假設政府要禁街跑,可以如何做呢?首先應先從源頭著手,減少市民外出做運動意欲,例如破格一點,每晚fb live找體育名將、教練甚至名人教做家居運動,讓市民邊睇邊做。

實際一點的方法,可能不一次過全禁,分批准開放一些較寬闊的緩跑徑等等。至於更長遠的配套方面,當然是改善海濱長廊設施,增加市區街跑路線,例如在啟德新發展區,以及現時行人步道最「斷橛禾蟲」的大角咀/佐敦一帶,加強步道的連接性,活化西九龍站周邊區域,開闢綠化帶及公共空間,令跑步時空氣流通。政府甚至可提供誘因,承諾建設一條可貫通大角咀至西九海濱之「跑道」,待疫情過後,附近居民甚至區外市民晚上可隨時來一個7K西九跑,這樣跑友們必然更願意體諒配合。

禁堂食前沒有提供更多誘因或配套

說回全禁堂食風波,政府一直為人詬病的是一開始沒有從源頭去解決問題,當初除了不肯大幅收緊免檢疫措施外,禁堂食前也沒有提供更多誘因或配套,讓僱主更願意准許員工WFH,沒有先將要外出工作人數盡量降低後,才實施嚴厲手段全禁堂食。同時,當局亦沒有想好替代方法,如事先與發展商協調,在地盤設立臨時室內用膳地方,或由政府提供餐枱及椅子。結果要個別發展商自行應變,在多個地盤開臨時飯堂,才令部分工友不用淋雨食飯。

一個在風眼中的城市,社會越低氣壓,生活在這裡的人,越需要空間唞唞氣。這個時勢,要坐定定食餐安樂茶飯不易,能在街上跑一下步,強健身心,紓壓喘息一會,可能已變成奢望。心態決定成敗,政府說要「 同心抗疫」,官員的心態及想法能與市民在同一水平線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