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關於無綫劇集《過街英雄》的問題

2020-08-26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5e179948-8b4d-4e73-9557-36c9393df42d.jpg

《過街英雄》宣傳照 (無綫網站)

近日,無綫播放《過街英雄》,但由於擔正的男主角是森美,引來「藍絲」不滿,更有人在網上呼籲罷看。

本周電視台公布成績,幾線劇集都錄得很好的「跨平台收視」,唯獨是沒有講及《過街英雄》首周的收視率。有人認為,看無綫電視的都是藍絲,因此「封殺」有效。但亦有人相信,除了藍絲不喜歡森美之外,黃絲亦嫌他不夠「黃」。他其實是兩邊不討好,所以收視才不佳。

無論如何,儘管我們不知道《過街英雄》的收視,但既然電視台沒有公布,應該未如理想。那麼,《過街英雄》的問題出現在那裡呢?筆者認為,這未必與主角的政見有關,其主要問題還是在「劇種」之上:

1. 《過街英雄》是描寫主角因一次移植手術,得到了「老鼠」的能力,因為某些原因,被迫與女主角以私家偵探的身份一同工作。原本為利是圖,甚至乎有點不擇手段的男主角,逐漸回想起兒時的夢想,最終以「老鼠」的能力「行俠仗義」。這是典型的「超級英雄電影」橋段,卻向來是無綫電視台的弱項。

2. 「超級英雄電影」怎樣才拍得好看?美國在大螢幕真正興起這片種,要數九十年代初的《蝙蝠俠》。《蝙蝠俠》吸引觀眾的賣點,除了是漆黑一片的氣氛之外,就是一身裝朿、裝備、武器、防具和蝙蝠車等等。

其後,等到荷里活的「電腦特技」日漸成熟,於千禧年便有《蜘蛛俠》系列了。導演就是靠了「電腦特技」來把漫畫般的動態表達出來。觀眾看到真人版的「蜘蛛俠」在大廈間蘯來蘯去,身手靈活,當然很受落。自那時候起,利用大量的「電腦特技」來拍攝「超級英雄電影」,成為了「金科玉律」。

此外,「蜘蛛俠」亦明顯有一個非常像樣的劇本,表達了主題,塑造了主角的成長和經歷,強調了角色之間的矛盾。就算把「電腦特效」略去,也算是一部合格的電影。

3. 香港無綫電視台多年以來的「英雄道具」及「電腦特技」都是非常差勁。電視台的「電腦特技」至今仍然停留在30年前的水平,又如何把這類「劇種」拍得好呢?

例如,幾年前的《殭》或更早的《飛女正傳》,角色間的「空中打鬥」及「高來高去」都拍得極爛,畫面十分虛假,竟比起八、九十年代的日本超人系列差不多,今時今日,連小孩子也不想看,教觀眾如何有心機看下去呢?

又例如,《張保仔》的海戰畫面亦聲稱以新購置的「電腦特技」完成,傳聞使費近億元。效果是比之前進步了,但依然不夠逼真,仍比不上一些題材相近的大陸劇集。

如果無綫電視台想開拍這類型題材的劇集,除了加大投資額外,還要聘請專門的人才。近年,大陸電視台亦有開拍涉及「怪力亂神」的題材,「電腦特效」當然還比不上美國和韓國,但至少遠勝香港;建議電視台可嘗試到大陸找相關的人才。

4. 除了「電腦特技」之外,「超級英雄」系列亦屬於「動作類」。正如當年亞視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電腦特技不行,仍可以「武術動作」補不足。

可是,近年無綫的「武術指導」已頗不及當年,動作畫面都不夠緊湊。據行內人說,很多有實力的「武指」都到了「荷里活」及大陸市場發展。電視台的薪酬亦不夠吸引,很難請到出名的「武指」。就算偶然外聘著名「武指」設計武打場面,亦不會負責整套劇集。

動作畫面不夠吸引,亦是此類「劇種」的「致命傷」。

5. 在故事方面,由於無綫的劇集模式是以「二十集」為「起跳」,對「超級英雄」系列來說,篇幅較長,可能算是一個挑戰。據筆者觀察,無綫編劇在處理「怪力亂神」的劇情時,一般都會花太多的篇幅去解釋。

例如,《殭》花了好幾集去交代「殭屍」及「不死人」的由來。但交代得太多,又會減慢了劇情推進的節奏。而且,編劇花時間去描述一個虛幻的世界,但「電腦特技」又不到位,很難讓觀眾投入。《降魔的2.0》裡,編劇亦企圖把心中的「神魔世界」交待得太多,反而使劇情比不上前集。

因此,交待「前因」要簡單,最好與觀眾的傳統認知有一點關連。例如,《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用的是「將臣」和「日本侵華」的典故,簡單易明;殭屍的「變身」造型,甚至乎是抄襲了當年著名的日本漫畫,算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6. 此外,在劇本結構方面,香港的製作大都沒有帶出「超級英雄」系列的「劇味」。任何劇本都會盡力刻劃角色與角色之間的「矛盾」,從而營造出「戲劇性」。以「超級英雄」為題材的劇集非常簡單,最大的角色矛盾,當然由「主角」及「大魔頭」造成。「主角」有「異能」,捉拿偷雞摸狗的小偷當然沒有難度。因此,主要角色之間的「矛盾」和劇情之「張力」,就是全靠同樣有「異能」的「大魔頭」了。

以一套2小時的電影來說,「蜘蛛俠」的敵人是「緣魔」;「蝙蝠俠」的對頭是「小醜」,一個大惡人已夠「壓場」了。但以一套20小時的劇集來說,又怎能只得一個敵人呢?例如,《殭》長達40集,但真正「大魔頭」就只有陳山聰一人,首集已好沒來由的要他和主角大打一場了,主角跟同一個對手連打幾十集,難道不怕觀眾悶嗎?後期,勉強又找了林韋出來。到底那一個才是「大惡人」呢?敵人太少,實力層次不明,是這類片種的大忌。

其實,我們可以參考「武俠小說」及「漫畫」的架構,平均3至5集有一個「大佬」,敵人的能力一個比一個強,主角「一層又一層」的「打過去」,這便是最保守的做法了。每一層的「大佬」甚至乎是有些關連,實力層次分明,讓觀眾感到難關一個比一個大,才夠好看。

以上所講的不過是「超級英雄」劇集的「外衣」,但所謂「先敬羅衣後敬人」,只有在以上幾個範疇都做出合格的成績,觀眾才會有心情細味編劇設計的人物角色、劇情的曲折和故事重心思想等等。

對無綫電視台來說,《過街英雄》是比較冒險之作。劇集本身又沒有什麼突破,收視不算理想,實是在預期之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梁曉聲是講故事高手,《人世間》每一集的故事都很精彩,像「文革」期間秉昆得到內幕消息,和「光字片」一班兄弟騎單車去肉店排隊,最後略施小計終於買到豬肉,那種歡樂難以形容,但觀眾卻未必笑得出來。

    郭一鳴  202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