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DSE被忽略了的戰略價值

2020-08-28
鄧飛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AAA

7c2205ee48554ad9bd3f6f3b5dbcbdf7.jpeg

自從2009年在高中落實DSE課程﹐以及2012年開啟第一屆DSE考試以來﹐DSE一直風波不斷﹐社會上的質疑﹑批評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質疑批評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兩項﹕一是擔心它的認受性不足﹐包括在本地僱主招聘考慮﹑大學專上教育錄取資格和海外教育機構的認受性上﹔二是批評它某些學科的課程內容和考評要求﹐例如中國語文科被比喻為「死亡學科」﹐通識教育科更是備受各方指責。

本文的重點並不在於逐個評論這些批評觀點﹐而在於強調﹕香港的新高中文憑課程及考試評核(簡稱DSE)﹐可以改善﹐但不能矮化﹐不僅不能矮化﹐而且要珍惜和保存它難得的國際認受性﹐應該全方位地加以推廣﹐無論從保持香港特區的國際性來看﹐還是從整個中國當前面對的戰略格局來看。

首先從DSE的國際認受性來看﹐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網頁顯示﹐截止至2017年12月﹐有近二百八十間海外院校認可DSE。另外﹐ 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已將香港中學文憑考試24個科目的成績納入其分數對照制度(UCAS Tariff)。雖然目前並沒有關於用DSE報考海外大學的統計數據﹐但從每年DSE放榜之後的新聞報導來看﹐不乏考生是用DSE成績直接報讀海外大學而被錄取的﹐同時也有包括劍橋等在內的名校﹐先提供給若干同學有條件錄取﹐然後再根據該同學的DSE成績來作最後決定。可見﹐香港本地對DSE再有怎麼樣的爭論﹐但DSE還是實實在在地有相當的國際認受性。

接著從DSE的內地兼容性來看﹐筆者所說的「兼容性」﹐是指兩點﹕一是直接報考內地高等院校的認受性﹐目前已經有110間內地院校可以讓香港學生用DSE成績直接報讀﹐其中大部份院校都屬於「雙一流」名校﹐可見DSE也是得到內地高等教育的高度認可﹔二是課程內容上﹐DSE課程和內地高考課程﹐從本質上講﹐都是屬於以學科知識為本(discipline-based)的課程﹐有別於國際上一些課程和考評是以技巧技能為本的(skill-based)﹐例如美國的SAT等。中文﹑數學﹑英文和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選修科目﹐DSE課程和內地高考課程的相似度也很高。

20200226084209569.jpg

當然﹐DSE的中英文要考核聆聽和口語﹐而選修科目還包括商業科目類別﹐有別於內地高考﹐但兩地課程的相似度﹑兼容性還是非常的高。另外﹐雖然內地高考成績也逐漸得到越來越多海外大學的認可﹐但畢竟內地高考成績本身不是以「認可證書certificate」法定文件的方式發出﹐相比作為跟隨終身而成為招聘和升學重要參考標準的DSE證書﹐就略見吃虧了。

最後則是與臨近東南亞地區的比較來看﹐臨近澳門特區﹐沒有自己舉辦的統一考試。馬來西亞等有大批華人的國家﹐也沒有這種統一考試。台灣雖有聯考﹐日本和韓國也有統一考試﹐但卻缺乏香港DSE的一大優勢特點﹕雙語﹗考生可以選擇採用中文或者英文來作應考﹐中文還可以再選擇採用粵語或者普通話﹐同時兼容繁體字和簡體字。這光是內容上的兼容並包特點﹐就已經不是臨近地區的統一考試可以相提並論的了﹐更何況擺在眼前的國際認受性﹗不止英語﹑英聯邦國家認可﹐連日本的院校一樣認可。最後再看香港的良性競爭之友 ------ 新加坡﹐雖然有GCE A-Level和O-Level考試﹐也是得到英聯邦國家的高度認可﹐但別忘了一點﹐這個考試不是純粹由新加坡這個強勢政府所掌握的﹐而是由政府教育部﹑考試局和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兩國三方「共治」的。

shutterstock_195238928.jpg

相比之下﹐主導DSE考試的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是獨立的法定機構﹐可以保證考試評核工作的獨立性和專業性﹐但這種獨立性和專業性﹐以及上述的國際認受性﹐是完全無須通過與外國考試機構「共治」才能獲取和加以維持的。這裡要多加一句公道話﹕無論社會上對香港的新高中教改有什麼不同意見與質疑﹐無論對於當初主導這場教育改革的主事官員和業界人士有什麼不同看法與批評﹐至少他們為香港乃至整個中國建立了一套無須與外人共治﹑但又充分享有國際認可的DSE課程及考評體系﹐同時又能具備與內地高考課程的兼容性﹗說得誇張點﹐這簡直是一國兩制在教育與考評上的「微縮景觀」﹗以前可能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但在今天這個波譎雲詭的國際格局下﹐如何保持國家的開放性和特區的國際性﹐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課題。別的領域範疇姑且不論﹐單從教育課程和考評這個角度來說﹐還能無視DSE的價值﹖還能一味矮化DSE﹖再舉兩件事作為對比﹕


2019年1月27日﹐廣東省政協有一提案﹐明確提出「香港高考(以下簡稱DSE)是入讀香港高校的最重要考試,在大灣區逐步開展推廣,探索"一國兩制"背景下的教育合作,可以增強港澳同胞的國家認同感、增進大灣區百性的民生福祉,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一體化,打造中國教育走向世界的廣東樣板,是香港所願,也是國家陬展所需。」

2020年3月12日明報報導﹐四十多名報考香港DSE的內地考生(無香港身分證﹐在DSE中歸入non local students)因為入境簽証的限制日數無法滿足入境十四日強制檢疫的要求﹐從而無法如期參與DSE考試﹐繼而向本地議員和相關政府部門求助。結果如何另當別論﹐但從特區教育局的回覆﹐可見其與上述政協提案之差別﹕「DSE是按香港課程而設計的公開考試﹐超過99%考生均是本港學生……」既然這樣強調﹐那麼當初前人下猛力氣去爭取國際認可﹐又所為何事呢﹖

最後再說一句﹕隨著內地和香港家長們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內地和香港的適齡學童脫離內地高考和香港DSE而改為就讀各種名目的國際課程。教育﹐從來是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真的要聽之任之﹖真的要無視甚至捨棄已經具備國際認可的香港DSE﹖還是開頭那句話﹕可以改善﹐但不可矮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相信這個暑假,社會湧現非常多的港青內地交流或考察團,大灣區、貴州、廣西、內蒙,走遍大江南北,遊古蹟、看基建、搞交流,形形色色,可謂百花齊放。有校長告訴我,該校暑

    鄧家彪  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