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深井客家

2020-12-04
林文映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理事
 
AAA

2761607068048_.pic_hd.jpg

「深井燒鵝」是香港本土製作,名震遐邇,珠三角那些喜歡燒味鹵味的「老廣」們,尤其是流連港式茶餐廳的客人,定必知道此一餐飲文化名片。

深井是荃灣的一個地名,站在海邊面對的青馬大橋,落成之年號稱「全球跨度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香港是全球航空大港,五洲四洋的旅客如過江之鯽往來於青馬大橋,在深井人眼前一一淌過。

2821607068054_.pic.jpg

深井作為本港輕工業興盛之地,是香港人的集體記憶。但是大約在半個世紀前,深井一直是人口稀少的客家聚居地。這些原住民二百多年前從梅州五華遷徙而來。同屬粵東的潮州,也有居民漸次遷入,形成「潮客一家親」的和諧交融。客家擅烹煮雞鴨,潮汕則以燒鹵草鵝見長,相得益彰。客家人信奉「伯公」,潮州人則認為萬事萬物皆由「天地父母」化育。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的「天地父母誕」,成爲深井村的重要節慶日,共同豐富了香港本土文化。

2801607068052_.pic_hd.jpg

2791607068051_.pic_hd.jpg

2781607068050_.pic_hd.jpg

2811607068053_.pic.jpg

客家住民喜歡依山及在農田搭建房屋棲居。1920 年青山公路落成,一部分客家人從元荃古道途經處的清快塘村遷至公路旁,及後形成深井村。

但怡然自足的農耕生活,在1950年代初弋然而止。當時來自上海的資本家、實業家出於紅色恐懼,大批湧入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無意中為本港製造業寫下重要的一頁。蘇浙滬的紡織商賈攜巨資及技術南下,其中最受青睞的選址就是深井。九龍、南豐、東南、中央等著名紡織廠,皆曾在此設廠,荃灣因此被稱為「小曼徹斯特」。

2861607068230_.pic_hd.jpg

2871607068231_.pic.jpg

除了紡織,生力啤酒廠、嘉頓餅乾廠、美國聯合碳化公司等皆在深井設廠。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製造業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深井客家人見證了這段流金歲月。當時的村民紛紛下山在這些工廠就業,由於交通不太方便,打工在廠區,生活和社交都在村內。

2841607068056_.pic_hd.jpg

2831607068055_.pic_hd.jpg

原住民傅天宋先生領著筆者遊走深井。生於斯長於斯,他對香港生力啤酒廠(已遷往元朗)、嘉頓麵包、電芯廠(美資)的廠房原址及盛衰歷程,如數家珍。

香港急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改變了深井客家人的生活習俗。舉一例,半個多世紀以前,家裡小孩體弱多病,父母往往會帶到伯公神明面前,焚香祈拜,「契給伯公」,又或給孩子取個「賤名」,傅師傅原名「天送」,因官府註冊時誤寫成「宋」,將錯就錯延用至今,名字卻是風雅許多。

「過去經過此處,時常聞到一陣陣包和餅乾香味,最是陶醉,但有時夾雜著由啤酒廠排出的發酵麥芽氣味,很難聞」。這是當年深井留給人們的集體記憶。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往事,只能回味了。

2771607068049_.pic_hd.jpg

2851607068126_.pic_hd.jp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客家習俗也是「與時俱進」,根據沙頭角《吳氏族譜》記載,該宗族先民是從清朝康熙年間從梅州大埔遷居羅浮山畔的博羅,後輩再遷徙至沙頭角。他們把大埔原鄉的鯉魚燈變成面向海洋的沙頭角「魚燈舞」,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港深沿線的客家人「耕漁而外,不廢弦歌」,傳統的客家山歌自然洋溢「山風海韻」,歌詞也就有了濃厚的海洋氣息。

    林文映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