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運動式扶貧 沒有什麼不好

2021-01-07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1-06 at 17.44.24.jpeg

剛剛過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國際實力此消彼長,中國無疑是大贏家。中國在過去一年幹了三件大事:第一,打贏抗疫之戰,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主要經濟體;第二,頂住美國的極限打壓,沒有被打垮,經濟實力與美國大幅拉近,並且凸顯中國制度優勢;第三,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人口」「貧困縣」從此成為歷史。

中共十八大之後,近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最高領袖將之形容為「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無疑相當重視這一政績。但外界對此關注不足,有的半信半疑,有的認為是形象工程,還有一種觀點就是認為這是「運動式扶貧」,難以持續。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六個甘肅村莊,結元村是其中之一。當地貧困戶賈歡文三年前獲得政府免費提供一頭大母牛,產下了兩頭健康的小牛,去年4月以1.9萬元人民幣賣掉了這頭牛,這相當於他在附近的黃土梯田上種兩年馬鈴薯、小麥和玉米帶來的收入。據報道,當地政府還派人修了一條通往鎮裡的路,為村裡最貧困的居民造了新房子,並將一所舊學校改造為社區中心。

《紐時》實地採訪的結論是,中國確實消除絕對貧困,不是造假,「這種扶貧方式依賴於大量的、可能無法持續的補貼來創造就業機會和建造條件更好的住房。」簡單而言,該報在肯定的同時也對「運動式扶貧」能否持續持有疑慮。

中國是不是搞「運動式扶貧」?某個程度是對的。如果不是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投入數萬億資金,一聲令下,定下死線,要求地方政府立軍令狀,而且發揮制度優勢,勒令「對口幫扶」(比如發達的深圳市需幫助貴州大方縣、廣西百色等落後地區脫貧),就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扶貧成就。

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也負責「幫扶」四川東北部的國家級貧困縣巴中市南江縣,捐資3000萬元設黃羊產業扶貧基金,協助上千貧困戶脫貧。筆者曾經到當地探訪,南江縣走的脫貧模式與《紐時》採訪的差不多,就是產業扶貧,無息貸款給貧困戶建家庭養殖場,養殖當地特產——黃羊。政府耗費巨資大修公路,讓住在深山的貧困戶能夠與外界交流。筆者和南江縣一些官員接觸,他們確實一心撲在扶貧,因為完不成任務就要貶官,完成了則可以升官。

如果說這是「運動式扶貧」,那也沒有什麼不好。如果不是將扶貧與烏沙帽掛鉤,地方官員個個都想呆在酒店與商人吃喝,誰願意跑到窮鄉僻壤?如果不是定下死線,也不可能所有貧困縣如期在去年底摘帽;如果不是中央高度集權,發揮舉國體制,發達城市也不會志願去幫扶貧困縣。

不過,外界對於「運動式扶貧」一過,會出現反彈,也即「返貧」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這關鍵在於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向好,有錢就好辦事。如今看來2021年GDP增長6%問題不大,應該有資金鞏固扶貧成果。官方也有清醒的認識。去年底閉幕的中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決定,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五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由於要與美國打持久戰,中國已經確定以「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戰略,盡量自給自足,擴大內需,科技自主自強,強調糧食安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更首次提出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應該不會出現規模性返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