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展望及香港未來

2021-01-19
 
AAA

45445454.jpg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經濟數據,去年中國GDP總量首次突破一百萬億元人民幣,全年經濟增長2.3%。

西方人至今仍在琢磨一個奇特現象——疫情最早爆發在中國,但二季度經濟已經開始復蘇,歐美世界卻是風雨飄搖,哀鴻遍野。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佈的經濟報告,2020年,全球最主要的20個經濟體皆為負增長,唯有中國一枝獨秀,傲視群雄,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中國是在極為艱鉅的情況下取得這一亮麗成績的。誠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所言,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詮釋了人間大愛,用眾志成城、堅忍不拔書寫了抗疫史詩」。事實證明,控疫是重啟經濟的根本性、決定性前提。中國大陸為控疫救經濟展示了教科書式的示範,值得本港乃至世界各國仿效。

一年前,當新冠肺炎病毒在武漢爆發,外間「談湖北人色變」,中央政府充分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僅用大約兩個月的時間,打贏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武漢保衛戰」,更在總結此「戰疫」的基礎上,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控疫模式在全國推廣實施。從去年二季度開始,GDP增長3.2%,由負轉正;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全年經濟增長2.3%。反觀香港,特區政府在抗疫問題上不是方寸大亂,就是裹足不前,束手無策,至今無法清零,造成經濟、人心、民生的多輸局面。

雖然最近石家莊等北方地區再有疫情反覆,但內地各級政府顯得比以往自信多了。他們已以「動態清零」為目標,群防群控,把病毒散播剿滅在萌芽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為經濟行穩致遠創造條件。經濟學人智庫(EIU)表示,從GDP數據看來,中國「經濟幾乎已經正常化」。出口成為中國經濟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中最亮眼的部分,其驅動力主要來自歐美疫情嚴重導致的產能縮減,亦即「替代效應」。

2021年的經濟格局,仍將受疫情主宰。各國政府防控疫情的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贏輸。展望未來,全球最大的三個經濟體G3(美國、歐盟、中國)中,美、歐的GDP增速充其量提振若干百分點,但中國有可能實現雙位數的增幅。

西方不少智庫都認同,中國趕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只是時間問題。最近10年裡,中國對世界增長實質貢獻平均達到30%。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現在的4億多人。中國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近1億人口擺脫絕對貧困。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中國為龍頭的亞洲很有可能重回數百年前的文明引領地位。

港人在疫情、心情的陰霾仍然揮之不去的時刻,要對未來有信心。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祖國重鑄昔日榮光的偉大征程中,作為中國經濟「雙循環」的獨特交匯點、大灣區的重要一環、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香港必將煥發新的活力。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兩個基本國策都沒有改變,國安法出台更是「一法定香江」,未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只會更加穩固。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