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凱:緬甸變局與中國困境

2021-02-22
亨凱
緬甸華裔學者
 
AAA

66776.jpg

2月17日,在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後的第17天,在緬甸中部的曼德勒市為了抗議軍方政變,正在進行「公民不服從運動」的鐵路局員工,在晚間遭到了軍方的強力驅散。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在一段當地人偷拍下的視頻顯示,當士兵聽着號令前進時,大家卻依稀聽到發號命令的士官,用中文喊了一聲「一、二、三、四」的口令。

對於不懂中文的緬甸廣大民眾而言,他們聽不出這幾個中文字裡的濃厚緬甸口音,並堅信這段中國話佐證了近幾天來流傳甚廣的謠言,即中國派遣軍隊協助緬甸軍方政變及鎮壓示威。

政變中的中國謠言

緬甸自2月1日發生軍事政變以來,與緬甸一直有着密切關係的中國,也被捲入了輿論的漩渦之中。

2月9日,緬甸社交媒體上傳出一則謠言,說有五架飛機運載着中國網絡技術人員飛入緬甸,協助政變政府控制網絡。在此之前,政變當天軍方在凌晨就切斷了全國的通訊網絡,直到傍晚才部分恢復,期間通訊被反覆切斷和恢復;而緬甸人使用最廣的社交媒體面簿,也曾被屏蔽幾天,導致大量網民轉移到了推特。

運送網絡技術人員的謠言出現後的第二天,2月10日,開始有人群到中國使館前抗議。10日下午,緬甸中國商會以中文發佈公告,稱謠言中的飛機只是正常的海鮮運輸貨機。當天晚上,中國駐緬甸使館轉發了該公告,並以緬文複述了公告內容。但使館的闢謠並未受到緬甸社會的認可,當晚使館將社交媒體頁面進行了地區限制,使許多依靠虛擬專用網絡(VPN)登入社交媒體的人,無法再搜索到使館的內容,更加大了社會的質疑。

11日,使館重新解除了地區限制。而負責運輸海鮮至中國的緬甸國際航空公司,也通過員工的社交媒體試圖澄清問題。但謠言已經升級為新的版本——這些飛機同時還運送了許多武器提供給緬甸軍方。使館前的抗議人數也越來越多。

14日,謠言再次升級,變為中國派遣士兵前來緬甸,協助緬甸軍方鎮壓示威民眾,依據是幾張照片顯示一些士兵的皮膚相對白皙。

16日,中國使館社交媒體頁面發表了駐緬甸大使陳海,對五家緬甸媒體訪問的統一書面回覆。陳海大使在結尾處表示,這些謠言「前後矛盾,惡意栽贓。我們希望這樣的謠言不要再出現。如果這類流言還能在緬甸有市場,只能說明其背後有別有用心的勢力在操控和煽動。中國民眾對這些問題十分關注,很多人對緬甸國內出現的奇談怪論有意見。希望緬甸民眾明辨是非,防止被政治利用,影響兩國民眾友好感情。」

同一天傳出,緬甸通訊公司MPT已經由中國網絡技術人員控制的謠言,依據是向MPT電訊服務廣告號碼7979發送任意短訊時(非MPT服務指定的數字或文字),該服務號碼就會回復一條類似中文的亂碼簡訊。網民以此為依據,指稱這是中國網絡技術人員控制了緬甸通訊的證據。

但這其實只是因為服務號碼只能識別程序指定的數字或文字,當發送指定外的文字或數字時,因無法識別就會出現亂碼。而且,並非所有MPT用戶和所有短訊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17日,出現了中國銀行製造的緬甸假幣流進緬甸的謠言。該謠言的配圖是有着「玉山銀行」標籤的幾捆緬幣。而實際上玉山銀行是台灣的銀行,在緬甸設有分行辦公室;並且當晚就出現了本文開頭所描述的情況。

中國謠言的市場

中國駐緬甸使館的社交媒體頁面,從18日始開始對謠言闢謠。但從讀者的反饋來看,大家已經有了明顯成見。中方有關部門、學者和媒體從業人士關注的是,謠言背後是否有具體的人或團體在操控,並對緬甸社會輕信謠言的現象表示不滿和批評。然而,我們必須進一步思考,為何有關中國負面的謠言,能在緬甸社會如此輕易地取信於人。

中國政府針對別國內政,向來堅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的不干涉原則,從不對別國的任何政權表示意見。例如,1990年大選時中國使館第一時間對勝選的民盟表示祝賀,但軍方否定選舉結果,軟禁翁山淑枝等民盟領袖後,中國也繼續與緬甸軍政府保持友好關係。2015年,緬甸實現權力轉移,民盟政府上台後,中國與民盟也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過去五年,中國是緬甸國務資政翁山淑枝訪問和接見次數最多的國家。如今,軍方再次政變,而中國駐緬甸大使也表示,「民盟和軍隊都同我們有友好關係。出現現在的局面完全是中方不願意看到的。」

但從緬甸社會的角度而言,由於有情感的傾向,他們會認為中國和所有掌權者來往,意味着中國只在乎自己在緬甸的利益。而且,由於自1988年以來,軍方掌權時間較長,且形象不佳,緬甸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更傾向於與軍方的關係,且也對中國持負面情緒。因此,當軍方政變後,即便沒有任何根據,絕大多數緬甸民眾還是傾向於認為中國支持了這場政變。

雖然,中國政府一直秉持中立的態度,但許多中國媒體和學者的極為「現實主義」的表現,更讓人對中國支持政變的立場深信不疑。例如,有中國著名媒體在緬甸政變後出版了「再不政變就晚了」為題的新聞報道,也有學者撰文為政變尋找合法性依據。

一些與緬甸有來往的人員在政變當日,就在討論被擱置近10年的中資密松水電項目是否有重啟的可能,有些人甚至已經在忙着打聽新上任的各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準備對接工作。

緬甸華人群體積極參與到本次對政變抗議的行動中,是本次運動的一個特徵。而這群華人青年,在政變初期就因為「中國在聯合國反對譴責軍方」的假新聞,而發起了一項反中共的表態活動。

當他們使用中國社交媒體建立群組統籌遊行計劃時,卻在第二天開始陸續收到群組被舉報的通知。而且,他們通過分享信息發現,許多在緬經商、務工的中國人,對他們的遊行抗議表示反對。這些具體的案例,都使原本與祖籍國保持着親密關係的緬華社會也開始動搖。

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說,當今世界正處於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緬甸正是這個變局的一個體現。有學者表示,緬甸的變局正好為中國提供了一個調整其外交政策傳統,以適應大變局的契機,但也有學者認為,從中國的整體布局而言,既有的「不干涉」原則依然利大於弊。

上述討論目前尚無定論,但從視頻上緬甸士兵口中喊出的「一二三四」,緬甸社會對華的情緒,華人對祖籍國的困惑,都顯示未來幾年緬甸政局無論如何發展,中國在緬甸都將面臨更複雜的挑戰。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在國際形象與軟實力方面,中國的損失有目共睹。中國通過在冠病疫情後期的優秀表現,正在重建的國際形象及軟實力,都將會因為緬甸的案例而再次受到污名化。

    亨凱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