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全新政治形勢 呼喚全新管治聯盟

2021-03-29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3-29 at 10.01.39 (1).jpeg

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審議「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具體方案,預期將會在3月30日表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是「一國兩制」實踐中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大事,不但是為了填補香港的選舉漏洞,維護國家安全,終結香港的政治亂象,更是要重構香港的選舉制度,就如人大副委員長王晨稱,建立一套「有香港特色的新民主選舉制度」。

新的選舉制度建立,自然會衍生新的政治形勢,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脈絡相當明確,就是通過重構及賦權選舉委員會這個主要抓手,令選舉更加體現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為選舉加設全面及有效的「安全閥」,亦通過設立一個具主導性的選舉委員會作為香港政制的連點接,整合行政立法力量,掃除政府施政的障礙,重新構建行政主導體系。

中央認為回歸以來香港的行政主導未能有效運作,與立法會的拖後腿,政府在立法會「有權無票」,以至行政立法的內耗有直接關係,而反對派以及外國勢力的干預,更加劇了這種行政立法的衝突,令回歸以來多屆特區政府都出現施政不暢的問題,政府空有龐大儲備及高效的公務員隊伍,但施政卻猶如無處發力,大量經濟民生困局長期未能破解,引發社會民怨不斷積累。這次中央對香港政制動大手術,針對的不單是政治問題,也是經濟民生問題,否則將攬炒議員全數DQ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對選舉制度釜底抽薪,這正反映中央是著眼全局、著眼長遠。

完善選舉制度之後,愛國愛港力量全面主導立法會,攬炒議員絕跡議會,可以預期政府的施政將會比以往更加暢順,但這樣是否就代表就可達致「良政善治」,可以提高香港治理效能,維護行政主導的治理架構和運行機制?回歸以來香港風波不斷,特區政府焦頭爛額,固然與反對派蠻纏胡攪、拉布攬炒有關,但特區政府的施政是否都是得人心、接地氣;特區政府是否有管治決心,破解經濟民生難題的意志;是否虛心納諫,兼收並蓄,視建制派為管治盟友,有意識地整合建制派的力量?這些工作恐怕是難言令人滿意。

在香港特區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下,行政、立法及司法機關各司其職、相輔相成,行政權力卻居於主導地位,但由於香港不存在所謂執政黨,行政長官只能夠掌控行政機構,在實際運作中往往出現行政機關有權無票,立法會則有票無權的問題,導致行政立法衝突不斷,政府施政舉步維艱。

回歸初年,香港社會已經察覺有關問題,當時坊間提了兩個解決思路:一是所謂部長制,即是指委任公務員體系以外的政治人物、學者、專業人士,出任政府部門的部長。這些以政治方式任命的部長,須對提出的政策負責。二是建立「管治聯盟」,例如時任民建聯主席的曾鈺成曾提出「執政聯盟」,由立法會內各大黨聯合,委派一名代表競逐行政長官。若成功當選,新任特首便委任「聯盟」的成員出任部長。「執政聯盟」的特點在於行政及立法機關屬同一陣線,施政方針相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部長們也同時肩負起問責性。不過,曾鈺成指出,這個政改方案必須得到政黨參與,行政長官、行政及立法機關由政黨統領,才能有效解決現時的政治困局。

最終部長制變成了問責制,而「管治聯盟」之議則無疾而終,行政長官改為委任建制派主要政黨、組織代表為行政會議會員,將行會作為行政長官與建制派交流溝通的平台,構建了「半桶水」的「管治聯盟」。然而,這樣的管治聯盟卻難以發揮多大成效,一是委任建制派代表為行會成員,只是作為智囊或顧問,並沒有真正分享權力,也沒有真正發揮建制派溝通民意的能力。二是立法會依然亂象不斷,反對派以拉布等「少數人暴政」手段足以癱瘓議會,建制派空有人數優勢也難以有效配合政府施政。三是「管治聯盟」未能全面整合建制派的力量,所謂人才「旋轉門」多年來都是只聞樓梯響,有聯盟之名無聯盟之實。

現在隨著選舉制度的完善,立法會的亂象可望終結,建制派將可名副其實的主導立法會,再加上選委會的重構和賦權,成為了行政立法的連接點,這些都為構建新的管治聯盟提供了有利條件。新的政治形勢下,特區政府需要以實際的表現爭取民心,但政府對民情的觸覺、對社情的把握始終不及在第一線的建制派地區人士;在政策研究的能力上也不見得比坊間智庫優勢,更不要說在團結民眾,凝聚民心的能力上,也及不上各個政黨及地區組織。這樣香港更需要構建一個以行政長官為核心,愛國者為主體,整合建制派不同層面力量的新管治聯盟,為政府的有效施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府要「以結果為目標」,大力打擊違法泊車阻街表現強政勵治,卻對富人多處忍讓寬容,市民反感是理所當然。以立場先行無視富人違法的立法會大黨,處處泛化國安問題,不但令市民對國安法反感,市民的不滿無處宣洩,違法僭建無法解決,只會加劇市民對現屆政府和立法會的不滿。

    姚潔凝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