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英美資本主義的奴隸制度

2021-03-29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3-29 at 13.00.52.jpeg

15世紀,資本主義在歐洲迅速發展,産業革命使一些國家先後具備了商品和資本輸出的能力,哥倫布也在那個世紀末發現了新大陸。

葡萄牙在15世紀開始從事黑奴貿易;及後的400年間,英美資本主義積極參與其中。直至現在,經濟歷史學者仍在文獻中討論奴隸制度、經濟增長和資本主義發展的關係。

威廉斯(Eric Williams)1944年出版的《資本主義和奴隸制度》一書有兩個論點題:1)十八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與奴隸貿易和奴隸制有關;2)加勒比海殖民地經濟重要性削弱和工業資本主義興起促進了英國廢奴;威廉斯論點(Williams Thesis)也影響了後來的一些相關研究。

而到了19世紀,即使英國已經廢除了奴隸貿易,美國和英國加勒比海殖民地於仍廣泛使用奴隸種植棉花、甘蔗、煙草等。

使用奴隸的原因包括勞動力價格低廉;奴隸能長時間勞動並有繁殖能力;奴隸勞動較有紀律,適宜組織大規模的種植。而那些原因的背後,是白人奴隸主無窮無盡的貪婪、無情的剝削和血淋淋的反人類罪行。

當時美國尚未有太多的工廠,美國和加勒比海殖民地以極低成本種植出來的棉花都銷售到了英國。英國工廠主以前所未有的低廉價格買入大量棉花,紡織成布,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還銷售全球。

美國農場主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爲日後美國資本主義和工業化發展積累了資本。

通過對黑奴強制勞動的殘酷剝削,加上英國國內早期資本對「僱傭奴隸」的剝削,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後,整理馬克思的手稿,完成了《資本論》的第三稿,其中有一句名言叫做「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的每一個毛孔都滲透著血和汙垢」。而黑奴種棉、英國工人織布、英美農場主和工廠主從而積累資本,就是一個實證。

在東方,1840至1942年爆發了鴉片戰爭,英國打開了中國的門戶。英國人把價廉物美的花布傾銷到中國,中國民族紡織作坊紛紛破產倒閉,中國白銀外流和國民經濟持續萎縮。

當時英國花布的競爭力源於兩個要素:一是英國的工廠能獲得大量的廉價原材料。二是英國當時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那裡的工廠有較好的技術和設備,並能形成規模經濟。

那時候的許多中國人並不知道世界有一個大陸叫非洲,而就在那個時候,中華民族、非洲和不論是當地居民還是已經被販賣到美洲的黑奴,就已經處於同一條的利益鏈。

當前,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就涉疆問題對中國發難,它們從原來指責中國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改爲當地「出現違反和侵犯人權的情況」;近日又誣稱中國在疆強迫勞動種植棉花。

許多西方人並不熟悉中國,更不了解新疆。但爲什麼一小撮西方人會拿新疆植棉說事呢?英美資本主義成長的歷史或許有助我們了解他們捏造在新疆發展依靠強迫勞動種植棉花的原因。

再看「我們新疆好地方」。在2019年,新疆棉產量約500萬噸,佔全國産量的85%和世界産量的五分之一。同時,中國每年也進口200萬噸棉花。

中國與英美的社會制度不同。今天的中國也比19世紀英美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高得多,中國壓根就不會,也不需要通過強制勞動來提高利潤和積累資本。

新疆並不是中國勞動力密集的地區。生產那麼多棉花,當然依靠的是農業機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便是一個中國普及農業機械最早的組織。

新疆維吾爾族人口迅速增長,而生產建設兵團則以漢人爲主,兵團也不可能強迫維族人到田間勞動。

在2019年,新疆有3251家紡織服裝生産企業,解決了許多當地維族人的就業問題,那些企業不少是由地方政府或當地各族老百姓經營的。

西方謊言源自他們本身血淋淋的歷史,加上他們不了解新疆,胡亂捏造的故事也經不起推敲。但他們亂新疆和分裂中國意圖是明顯的,卻沒有成功的可能。

縱然美國等有國際傳媒可資利用,迄今卻沒有一個伊斯蘭國家認同西方的謠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