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爸爸何紫對談》德國大文豪的好媽媽

2021-04-01
何紫
已故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何紫薇
出版社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3-29 at 10.01.38 (1).jpeg

(引文摘自何紫著作《做個好爸媽》,1993年初版)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是十八世紀末德國偉大的詩人和小說家。他小時候,母親卡特琳娜•伊麗莎伯 (Katharina Elisabeth) 看見小歌德面對繁重的功課,十分痛心。她不贊成給孩子進行填鴨式教育,她認為啟發和誘導孩子學習最重要,每當她看見兒子那無所不包的課程表就搖頭。

於是,她盡可能幫助兒子減輕緊張壓抑的情緒,她用講故事等孩子樂於接受的形式去改變小歌德的學習興趣。每當爸爸對孩子耍威嚴之後,她就悄悄地來到孩子身旁,以優美的故事安慰他、鼓勵他。

歌德回憶說:「母親是一位天才語言大師,他的語言具感染力,我感到無比幸福,充滿憧憬和勇氣,因為,我聽了媽媽的故事。」歌德的爸爸是個呆板嚴肅的人,又不許歌德看戲。媽媽卻靜靜地說:「戲劇灌注了文學元素,一個人怎能不看些世界名劇?」她熱情地給兒子介紹世界名著和優秀的戲劇,並且與他一起討論、研究。

女兒何紫薇回應:

歌德一生的著作甚豐,作品曾被翻譯成48種語言,代表作有詩劇《浮士德》和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等,享譽世界。歌德的作品不僅是德國的文化瑰寶,也是蜚聲國際的世界文學名著。

能栽培出如此優秀的作家,歌德母親誘導孩子的方法就是透過講故事。「親子講故事」的好處多不勝數,有助啟發孩子的語文能力、想像力和創作力,至今仍受到世界多國教育界的推許。然而,父母給子女講故事,不應只為了能力的培訓,更重要的是親子溝通,在孩子心田播下愛和美德的種子。


「與爸爸何紫對談」專欄介紹:

已故兒童文學作家何紫(1938-1991),在香港成長及接受教育,曾任教師、兒童報刊編輯,七八十年代致力兒童文學的創作、研究和出版,並一直在香港多份報刊撰寫專欄,對兒童教育有深刻的了解。本欄文章摘自何紫的遺作,當中談兒童的心理成長、性格與氣質的塑造、潛能的發揮等等。

每篇最後有其女兒何紫薇作回應,身為現代母親的何紫薇,認為先父留下的教養智慧,只要靈活運用,道理歷久不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父母供應子女物質的同時,也想想如何讓孩子感受到那份愛和心思吧!那麼物質的價值將遠超於本身,成為藏在子女心中的永恆情意。

    何紫  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