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誰更有國際貿易話語權

2021-04-07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4-07 at 09.46.28.jpeg

英國貿易大臣特拉斯(Liz Truss)日前稱:「現在是時候對中國及其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行爲採取強硬態度了。」

她接着主持G7貿易部長和WTO總幹事會議;會議聯合聲明雖未直接提到中國,有關方言論卻顯示,G7中的英語國家企圖串聯其他與會國向中國發難。 

美英資本主義的貿易表現

盎格魯-薩克遜資本主義是當代全球化的鼓吹者。全球化過程中,美英服務貿易和資本帳盈餘對沖貨物貿易赤字,資本和高端服務業獲利,產業空心化擴大了貧富差異。

2001年加入WTO時,中國GDP和貨物出口全球佔比分別爲4.01和4.3%;到了2020年,兩者分別增加至17.6和15.8%,中國出口排名也從世界第六位躍升至首位。

美國2001年GDP全球佔比31.7%,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到了2020年,美國GDP和出口佔比下降至24.99和8.8%。

同年,德國、荷蘭和日本貨物出口全球佔比分別爲8.4、4.1和3.9%。

在2019年,英國貨物出口不及香港的88%。2020年,香港出口減少0.3%,英國的萎縮更明顯,差距進一步擴大。

當前國際貿易規則主要由美國人制定,資本追逐利潤卻讓美英國力衰退。當原來規則玩不轉了,美英則希望改變規則。

貿易規則的話語權

美國在國際貿易機制的優勢及其變化如下:

一、制度沿革遺留給美國較大的話語權。

二、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和進口國。美國過去幾年進口持續增加,但估計2020年進口卻可能萎縮5%左右。

進口份額大能對世界有較大影響;巨額貿易赤字又使對市場支配難以延續。

在2001年,美國是中國主要的貨物輸出國。到了2020年,中國前五大貿易夥伴依次爲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中國貨物出口已經減少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中國在過去12年爲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進口全球佔比10%以上。中國多年來對全球進口增量貢獻均在16%以上。

三、美元的貨幣霸權,而情況也在發生變化。SWIFT指2020年10月,美、歐元在國際支付佔比分別爲41.7和38.5%。

也有消息指中國約三成國際貿易已採取人民幣結算。

四、美國能通過軍事和政治手段,對日本等國施壓,使其最終接受美國的旨意。

特拉斯日前指,除非世貿改革,否則各國將尋找其他框架進行貿易。

雖然把爲爭取美英利益披上「民主」外衣,它們在屬於西方的G7集團,它包括早已「脫亞入歐」的日本,未能獲得其他方積極回應。國際貿易現狀顯示,美英話語權已大不如前。

改革WTO

在當前大變局中,WTO權威性受到來自美國連番挑戰,也被質疑繼續存在的價值。  

歐盟在2018年提出一個WTO改革方案;同年阿根廷舉行的G20集團峰會宣言也包含了支持WTO改革的內容。此外,日本、加拿大、美國等也先後舉行過WTO改革的對話。

中國在2019年向WTO提交了《中國關於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的建議文件》。

改革WTO的呼籲有三種不同動機:一、競爭力和產能萎縮的美英擔心失去對國際秩序的控制。而兩國目前要牽頭改變國際貿易規則,卻非易事。

二、一些歐洲國家對中國崛起有顧慮,卻也對美國霸權不滿。德國等歐洲國家目前出口量與美國相若,那些國家與美國有尖銳的經貿矛盾,它們希望通過WTO改革獲得更大的利益和話語權。

三、以中國爲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希望憑經濟實力,通過WTO改革,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東亞經貿是世界發展的亮點,中國等在國際增值鏈的作用今非昔比。「存在決定意識」,東亞等國已不願意接受西方人說了算的國際規則。

除在軍事和科技競賽外,估計未來的中美博弈也會在制定貿易規則方面表現出來。

未來的國際貿易框架

G7貿易部長在5月將再次會晤,英國6月還會主辦G7峰會,事態發展仍有待觀察。

但不論發生什麼情況,國家間的貿易都會繼續,而做生意也需要有規矩。未來國際貿易有兩種發展的可能:一是繼續在改革後的WTO或類似組織下進行,二是由不同國家或國家集團按照彼此承認的規則來進行貿易。

沒有一個以制度爲基礎,監督和管理貿易協定,調解貿易紛爭的國際組織,不符合多數國家利益。長遠來看,國際公認、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組織仍會存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